摘 要: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將閱讀與寫作分離,二者獨立教學,由于小學生的基礎能力與素養較差,他們在寫作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較多的困難。如果能夠將閱讀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效融合,教學難度將極大的降低。文中將對讀寫融合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融合;作文教學;策略
豐富的閱讀經驗將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素材,推動學生寫作能力、語言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認識到這一點,并積極尋找閱讀與寫作之間的契合點,將二者有效的融合到一起,讓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與提升。近年來,“讀寫融合”理念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其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策略展開探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思想認識較為單純,他們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多來源于自身的興趣,因此為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應當激發學生對閱讀以及寫作的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性的文字通過視頻、圖片、音頻等形式展現出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及直觀性,在觀看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學生的視覺、聽覺可以被有效調動起來,他們對知識的印象將更加深刻。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西沙群島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可以從直觀上感受西沙群島的魅力與富饒,當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課堂上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仿寫,或者描繪一下自己難忘的風景。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或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即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必要的問題或探究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文中的“碰壁”是什么意思,這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學生寫作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最后,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必然聯系,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減少學習的陌生感。例如在《難忘的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最難忘的一課或者最難忘的人或事是什么,然后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將自己的故事寫下來。
二、 將教材作為教學基礎
教材是教學開展的重要基礎,教師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把握好教學的要點與難點,分析教材設置的依據,然后開展高效的教學工作。教材中的閱讀內容是極為豐富的,教師要將教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能夠真正有所收獲。從小學語文教材的設置來看,教學需從聽、說、讀、寫這四個角度出發,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其中寫即寫作,它貫穿于小學語文教育的始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學生需要先從字詞學起,然后逐漸過渡到句子、段落以及整個文章。要想寫好文章,學生必須有豐富的素材積累。基于這一點,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教材中的字詞句講解作為重點,要讓學生掌握詞句的含義以及用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明確詞句的運用規律,繼而形成良好的語言素養,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發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例如在《少年閏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描寫景色或動作的詞語,并讓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除了對詞句的分析外,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關注教材文章所蘊含的豐富情感,讓學生掌握抒情、抒懷的方法,這對提升其寫作內涵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 加強對學生的訓練
訓練是寫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只有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才能發現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積累寫作經驗,加深其對寫作的認識與理解。傳統的訓練模式較為單一,即教師給出主題或題目,學生直接開展寫作,這種方式較為枯燥,如果學生的積累不足,他們很難找到寫作的入手點,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吃力感,甚至會對寫作產生消極、排斥的心理。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師應當對寫作訓練模式進行創新,并將其與閱讀教學有效結合到一起。第一,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摘錄的好習慣,即在課內外閱讀的過程中,將好詞好句記錄下來,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探討自己喜歡的詞句,并說出原因,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將得到有效的激發,他們視野將更為開闊。第二,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續寫、仿寫、擴寫或者縮寫,豐富多樣的訓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能力可以以多種形式得到鍛煉與發展,例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仿寫。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記錄、寫日記的好習慣,讓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這些記錄可以當作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
四、 積極拓展閱讀內容
教材中的閱讀內容雖然內涵豐富、主題深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但是其數量是十分有限的,教師必須對閱讀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以及視野都可以得到有效拓展。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依據為學生介紹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可以自主進行閱讀與學習,為了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讀后感,或就某一主題開展演講比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都會明顯提升。要注意,教師不要過多限定書籍的范圍,只要是符合相關主題的即可,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書目。例如在《倔強的小紅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關于長征歷史、抗戰歷史的書籍與作品,然后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并自主寫相關主題的演講稿,在課堂上進行演講。
五、 結語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二者相互促進,具有密切關聯,教師應當認識到這一點,并有效推進讀寫融合,讓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在閱讀教學中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教材為基礎組織教學活動,以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并對閱讀內容進行必要的拓展。
參考文獻:
[1]張志達.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作文教學策略[J].教育探究,2017(3).
[2]王加祥.妙筆生花,讀寫結合——初探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12).
作者簡介:
董菊芳,甘肅省武威市,武威新城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