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新課改在我國高中教育教學系統中不斷深入以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理念就越發受到教育工作者重視,并被融入不同學科教學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學也不例外。就高中化學特點來說,其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能力和微觀探析能力等五項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就應將核心素養融入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情景教學等新課改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能重視化學核心知識,通過具體教學案例,提高自身核心素養。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學生核心素養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各國教育界主要研究問題,作為學生高中學習路上的引路人,高中教師應積極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高中化學教師來說,應結合新課改和新課程標準要求,對課程教學進行改變。本文對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構成進行初步研究,并簡單討論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出發,如何對高中化學教學策略進行改革,建立生活化教學情境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社會責任感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通過課堂教學了解化學學科本質。
一、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構成
化學學科作為高中教育教學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體系中重要一環,因此高中化學教學一定要努力改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通過化學學習形成良好核心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由五項基本能力構成,這五項能力之間相輔相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發展能力,并在高中化學基礎上形成完善學科核心素養體系。
(一) 宏觀辨識能力與微觀探析能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從原子、分子、元素等微觀視角對物質構成進行分析,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微觀探析能力,讓學生根據物質結構和其化學變化情況,形成結構—性質思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宏觀辨識能力,能從宏觀角度把握事情全局,培養大局意識。在遇到實際性問題時,學生就可以結合宏觀辨識能力和微觀探析能力綜合對問題進行研究。
(二)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可以發現所有物質都是可以變化的,并且在遵循一定規律情況下,會產生新物質,而化學變化本質就是伴隨物質能量轉化,會生成新物質。這種變化觀念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變化中規律。其次,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變化也是有限的,并非一成不變,且可以遵循化學變化規律對其變化進行控制,讓學生可以運用化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三)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在化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已知物質結構、元素構成等條件,結合化學原理對其變化進行推理,這種假設性推理既可以鍛煉學生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證據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可以利用這種能力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
模型認知是對化學現象和化學本質建立一種規律性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學生可以系統性地對化學研究對象的構成、性質等進行精準認識。
(四) 科學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在面對問題時,學生應該從科學角度出發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對問題進行大膽假設和猜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化學實驗等手段,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五)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意識
化學是一門科學性學科,其發展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例如青霉素等藥物,都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就我國當前社會發展來說,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社會責任意識。
二、 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重要性
化學作為培養學生理性和科學思維的重要學科,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科學素養,并形成科學思考習慣,幫助學生在其他科目學習中也能進行理性思考。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和新課改中,都將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作為高中化學教育重點之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在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高速發展時期,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核心素養理念,可以幫助提高學生化學思維潛能和智力潛能,同時應將化學科學教學和學生素質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從社會角度出發對化學進行深入探究,能對化學對社會及人類的作用有正確認識。
想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教師就應該順應新課改政策,將其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真正主體,教師應及時對學生化學學習情況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對化學進行自主探究過程中,充分體會化學的魅力,并能將化學知識應用在學生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化學實際應用能力。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改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有助于幫助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增強自身文化底蘊,教師也應將我國優秀化學研究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利用化學學科實驗性,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證據推理能力,讓學生在觀察問題時,既能從宏觀角度出發進行全局性思考,也能從微觀角度出發,對問題細節進行探究。
三、 在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角度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高中化學對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為了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化學核心素養,教師應將化學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介紹化學元素鋁時,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在家中和家長討論家用鋁制品使用情況,因為學生年紀小,可能沒有接觸過鋁制品,但是經由家人解說學生自然就知道我國鋁制品使用歷史。然后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對鋁的化學性質進行講述,并使用鋁和酸或堿進行化學實驗,讓學生可以了解鋁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鋁制品為何消失在我國歷史舞臺之中。
通過這種教學策略,學生可以認識到化學對于世界發展的推動性作用,使用化學思維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思考其特點,用化學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 通過應用性化學問題,培養學生科學意識
教師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具體化學問題,培養學生化學實際應用能力和證據推理能力,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習化學知識。
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實驗性問題,并將學生分成化學討論小組,對如何開展實驗進行深入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拓寬自身實驗思維,提高自身化學知識范圍。
如:下面是人工免疫治療H1N1流感的實驗,請完善實驗步驟并預期結果。實驗原理為注射外源抗體可治療H1N1流感;實驗目的:驗證康復者血清能治療H1N1流感;實驗材料:健康小白鼠、H1N1病毒液、未患過H1N1流感的小白鼠血清(A)、患H1N1流感后康復的小白鼠血清(B)等。實驗第一步為:取年齡、體重、性別、身體狀況相同的若干健康小白鼠,平均分為兩組,標記為甲、乙。請學生結合所學化學知識,完善剩下三步實驗步驟,并對實驗結果進行預估。
提出問題后,學生就可以開始自由討論,教師應在一旁觀察學生討論內容,并適時給予學生有效引導,在學生對問題有初步認識和概念之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就實驗步驟進行講解。
首先應給甲、乙兩組小鼠同時注射劑量相等的H1N1病毒液,使其患H1N1流感;然后給甲、乙兩組小鼠分別注射等量的血清A、B;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組小鼠的康復情況;根據實驗目的,實驗預期結果當然就是乙組小鼠康復情況明顯好于甲組。
通過這種應用性實驗問題教學,培養科學探究意識和科學精神,讓學生明確化學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三) 加強化學實驗活動,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在人教版高中化學新課程中提到: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改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時,教師不僅要以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視角出發,更要和新課改要求相結合,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例如:為了驗證Cu和濃H2SO4反應的產物中有SO2和H2O,選用下圖所示儀器(內含物質)組裝成實驗裝置。B中有無水硫酸銅、C中有品紅、D中有氫氧化鈉溶液。
(1)如按氣流由左向右流向,連接上述裝置的正確順序是什么?應如何將各接口連接起來?儀器B、C應有怎樣的實驗現象才表明已檢驗出SO2和H2O?B裝置和C裝置中分別是什么?D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并寫出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在這個問題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問題進行自主實驗,判斷圖中四種裝置應如何連接起來,并通過實際操作得出B裝置中白色固體會變成藍色,而C裝置中應是品紅發生褪色反應。氫氧化鈉溶液是為了對尾氣進行處理,防止其污染環境。然后對整個實驗進行梳理之后,自然就會知道A中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u+2H2SO4(濃)CuSO4+SO2↑+2H2O。
四、 總結
隨著時代發展步伐逐漸加快,對人才各方面綜合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因此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也顯得越發重要,我國教育部門也將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納入高中新課改重點中。教師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將化學核心素養融入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為祖國未來發展輸送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胡先錦,胡天保.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7):4-7.
[2]楊梓生.研究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特性應有的三種基本視角——兼談對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8):68-70.
[3]田曉梅,康寧,趙俊東,等.加強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2016年高考化學探究性試題的分析與啟示[J].考試研究,2017(2):36-44.
[4]張賢金,吳新建,葉燕珠,等.基于“核心素養”理解的高中化學教師培訓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4):9-12.
[5]謝兆剛.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化路徑[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9):103-104.
作者簡介:
林學鵬,廣東省湛江市,湛江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