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
摘 要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能力的突破口,其中思維的嚴密性,使學生在面臨問題時及時能夠從多種角度多種方法進行分析和考慮,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達到解題的完整性。
關鍵詞 初中生;數學思維;嚴密性;解題錯誤;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D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032-01
一、初中學生數學解題思維不嚴密的主要表現
(一)概念模糊
概念是數學理論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構成判斷推理的要素。因此,首先必須弄清楚概念,搞清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為判斷推理奠定基礎。概念不清就容易陷入思維混亂,導致錯誤的產生。
(二)判斷錯誤
判斷是對思維對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判斷在數學中通常稱為命題。在數學中,如果對定義、公理、定理等分不清,很容易導致判斷錯誤。
(三)推理有誤
推理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的思維形式。任何一個論證都是由推理來實現的,推理有誤,說明思維不嚴密。
(四)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思考不全面,遺漏特殊情況,致使解答不完全,不能給出問題全部答案,從而表現出思維不嚴密性。
二、培養初中學生思維嚴密性的策略
對于學生思維嚴密性的培養,雖然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學基礎,但是學習的主體仍然是學生,為了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不僅教師要注意其教學過程,學生也要培養一定的學習思維,才能有效的學習,從而達到學習目標。下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學生思維嚴密性的培養提出建議:
(一)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學習思維能力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倡數學教師一方面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使其具備數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其中在中小學生建構思維,抽象思維和劃歸思維等。
(二)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教學基礎
1.課前準備要有預見性。預防錯誤的發生,是減少初中學生解題錯誤的主要方法。講課前,教師應預測到學生學習課本內容時可能產生的錯誤,就能夠在課內講解時有意識地指出并加以強調,從而有效的控制錯誤的發生。在備課時,要仔細研究教科書正文中的關鍵子眼、例題后的注意,小結與復習中的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等,同時還要揣摸學生學習課本內容的心理過程,預先明了學生容易出錯之處,防范于未然。如果學生出現問題還要揣摸學生學習課本內容的心里過程,學生出現問題而未查覺,錯誤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則遺患無窮,還影響以后的學習。因此,預見錯誤并有效防范能夠為揭示錯誤,降低錯誤打下基礎。2.內講解要有針對性。在課內講解時,要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導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弄清它們的區別和聯系。課內條件允許多的話,可由個別學生分析解答例題,再有學生訂正,教師予以總結,并給學生展示揭示錯誤,排除錯誤的手段,使學生會識別錯誤,改正錯誤。要通過課堂提問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對學生的錯誤回答,要分析其原因,進行針對性講解,利用方面知識鞏固正面知識。總之,要通過課堂教學,不僅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使學生學會識別對錯,知錯能改。3.課后講評要有總結性。要認真分析學生作業中的問題,總結出典型錯誤,加以評述。通過講評,進行適當的復習與總結,也使學生再經歷一次嘗試與修正的過程,增強識別,改正錯誤的能力。
(三)具體應用的幾種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直覺思維能力。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求知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求知的起點。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創設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自覺去探索,去發現,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接受直覺思維思維品質的熏陶。2.一題多問,訓練學生數學思維的嚴密性。思維的嚴密性表現為思維過程服從于嚴格的邏輯規則,考察問題時嚴格、準確,進行運算和推理時精確無誤。一題多問是指通過一題練習從多渠道,多途徑去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想,進行縱橫聯系,正反比較,使學生認識題目的全貌。例如學完九年級上冊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時,為了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讓學生完成下列問題:
①當X為何值時,代數式X2-12X+12的值等于0;②當X為何值時,代數式X2-12X+12的值等于42;③當X為何值時,代數式X2-13X+12的值與代數式-4X2+1的值相等。
通過分析和填空,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拓寬了解題思路,使他們能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思考,避免顧此失彼。
3.利用盲點,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嚴密性。盲點,即在正常思維中不容易被注意到,到在實際運用中又往往會影響學生正確思維的問題。針對學生思維不嚴密,容易以偏概全,疏忽隱含條件,只看問題的表象等問題,先讓學生練習,再針對盲點設問,引導學生“再發現”差錯,透過現象看本質,讓學生全面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嚴密性。
三、結束語
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思維的嚴密性,將會使我們的教學獲得意想不到的精彩,也使我們的學生在問題探究中體驗過程的愉快。
參考文獻:
[1]陳湘.實現算理感悟和算法掌握的和諧統一[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1(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