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安蛟
摘 要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的創新改革,著力點在于創新教學方法,構建開放式多元化的品德課堂。思想品德作為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行的重要途徑。在傳統思想品德教學中,僵化、枯燥的品德課堂,弱化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灌輸性教育引導難以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改革亟待推進。
關鍵詞 小學;品德與社會;構建策略;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094-01
一、立足教材展開自主學習
通過課前環節的自主學習,為課堂互動環節的推進,創設良好的前提條件。在課前環節,教師要緊扣教學內容,契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制作10分鐘左右的短視頻,用于學生的課前自主。短視頻內容包括了教材的主要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知識進行自我的認識與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學可能會遇到問題,對于知識內容的不理解、疑問等,都可以成為課堂互動的驅動因子,成為教與學互動開展的重要課堂資源。
二、以生為本促進有效學習
課堂互動式開放式課堂教學的體現,也是生本理念的具體踐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自學的情況,展開多樣化教學。通過情境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性。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問題、疑問,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驅動因子。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中,解決問題,進一步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對于小學生而言,互動式品德課堂的構建,應注重課堂的豐富性,通過游戲互動、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情景體驗,去更好的感知知識,將知識內化成為思想行為。
三、拓展學習鞏固學習成果
一是教師立足教學內容,對課堂知識進行全面梳理,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歸納總結中,更好地體現品德教育中的思想價值元素;立足課堂互動的學習成效,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自我的生活實踐,去習得思想品德知識。如,在“珍惜我們的生命”的課文教學中,拓展出“家人的愛”的德育教學,教師將課堂延伸至學生的家庭生活中,讓學生帶著這一德育主題,去觀察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總結;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課堂討論,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去更好理解知識,并培養發散思維的空間。翻轉課堂在小學品德教學中的構建,是對傳統教學方法及理念的創新,為品德教學創建了開放式多元化的課堂環境。通過課前環節的自主學習,激發并促進學生的興趣;基于課堂環節的互動教學,盤活品德課堂,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依托課后環節的教學拓展,鞏固學習成果,實現有效教學。
四、講故事豐富課堂氛圍
一開始從教《品德與社會》,我也是非常頭疼。比起那些生動、有趣的故事,無論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如何有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橫河鎮天行小學劉劍鋒聲有色,學生們習慣用“發呆”、“傻笑”、“沉默”反饋我,這讓我覺得非常有挫敗感。后來,我嘗試調整課堂的教學方式,以故事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切入點——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的講述,深入淺出地闡釋課本中深刻的道理,告別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更輕松地明白,更深刻地感悟。通過多次的實踐,我發現學生們出現了“點頭”“微笑”“積極回應”的現象。
五、角色扮演,創設情境
(1)每個學生都是優秀的演員。我常常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活躍性,實現角色轉換。現實生活中,學生們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對于消費是沒有任何的概念。想要買東西,伸手要錢。想要吃東西,伸手要錢。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并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創設特定的教學場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課本知識進行感知。良好的思想品德體現于具體的道德實踐,在導行訓練和實踐中,讓學生不僅鞏固道德的認識,培養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熱情鼓勵,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成功的歡樂情感體驗,從而順利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2)小學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我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知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動情用理,辨析導行。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存在問題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學,所以在教學中也沒什么經驗可參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斷改進,以后一定會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六、結語
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余柱芳.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方法淺談[J].新校園旬刊, 2015(01).
[2]劉曉艷.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教書育人(理論版),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