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偉
摘要:在我們日常體育教學中有一類特殊的群體,即他們由于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以非正常方式從事某種體育活動能力的殘疾學生。重視和加強殘疾學生的體育教育和體育健身,完成殘疾學生體育教學任務,促進殘疾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這是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中重要的一方面。在體育教學中關愛殘疾學生的身心健康,讓殘疾學生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關鍵詞:殘疾學生;體育教學;關愛;身心健康
經調查發現,在校的中職學生中,大多數學生都是身心健康的,殘疾學生人數的比例僅占總人數比例的一小部分。雖說這類特殊群體人數甚少,但是作為從事體育教學的體育老師來說,殘疾學生的體育教學問題卻不容忽視。殘疾學生由于生理的缺陷,往往會影響心理的健康。根據相關的數據表明,殘疾學生最常見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有:敏感的自卑心理,強烈的逆反心理,可怕的孤獨心理,過度的依賴心理等;這些消極的心理導致了殘疾學生無法像正常學生那樣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去。
那么,作為體育老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去實現對殘疾學生的體育教學,如何讓殘疾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展,從中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呢?這就要考驗我們體育教師扎實的體育健康知識,崇高的師德,以及敏銳的洞察能力了。育人先育其心,當我們面對殘疾學生時,可以先從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力開始著手教育。
1.幫助殘疾學生建立自信心,消除敏感的自卑心理。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針對殘疾學生的自卑心理進行課前準備工作。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理論知識的教授過程中結合現實生活,向殘疾學生宣講殘疾運動名人事跡 (如雅典殘奧會射箭冠軍王燕紅,雅典殘奧會女子自行車冠軍周菊芳等),讓殘疾學生學習殘疾名人身殘志不殘的精神,激勵殘疾學生自強不息。
在體育教學條件允許下,重點針對殘疾學生的身體缺陷特征分組認真上好體育保健課。譬如,患有慢性疾病的殘疾學生(如心臟病、貧血、肺結核等)可以參加保健體操為主的體育保健課;患有功能性障礙疾病的殘疾學生(如小兒麻痹癥、頸椎病、關節功能障礙等)可以參加醫療體操為主的體育保健課;患有身體發育畸形疾病的殘疾學生(如“O”形腿、斜肩、姿勢性駝背等)可以參加以矯正體操為主的體育保健課。這些針對性的體育保健課,可以使殘疾學生加強與其他同學或者與老師的交流,讓殘疾學生完成簡單的體育保健活動任務從而獲得自信心,并且從中發掘自身的能力,幫助自己消除自卑心理。
小王是13級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他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不喜歡上體育課,發現了這個情況后,我跟他進行了談心,了解到他比較喜歡乒乓球運動,但無奈自身條件有限。于是我就問他,喜不喜歡做乒乓球裁判,不需要跑動就可以執行,他高興極了。在以后的幾節課,我有意的安排了幾場乒乓球賽,由于他勤學好問,對裁判知識掌握的比較多,同學們都喜歡請他做裁判。同學們的支持,老師的信任,更大的增加了他的興趣。在以后的課余時間里,乒乓球場上經常能看到他歡快的身影,因為他在活動中找到了快樂與成功。
2.用愛去感化殘疾學生,消除強烈的逆反心理。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面對這些殘疾學生時,態度應當和善,不應抱著歧視他們的眼光去對待他們。多了解他們,親近他們,主動要求做他們的朋友,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困難,消減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感,從而使他們消除對老師的抵觸感。課堂上,當殘疾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切忌不能用過分的語言去批評他們,切忌不能當眾批評他們,損害殘疾學生的自尊心,致使教學效果適得其反。體育教師應當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困難,勇敢嘗試戰勝挫折,哪里跌倒了就從哪里站起來。只有用愛去感化殘疾學生,讓殘疾學生深深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才能消除殘疾學生逆反心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用熱情去激發殘疾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消除可怕的孤獨心理。
在體育理論教學過程中,多為殘疾學生提供殘疾運動會精彩賽事,讓殘疾學生感受運動之美,使學生潛意識中形成“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思維,激發殘疾學生對生命的珍重之情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在現實生活中,體育教師應該身傳言教,以身作則,向殘疾學生展現“愛生命、愛運動、愛生活”陽光的一面,用自身的熱情去激發殘疾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讓殘疾學生逐漸走出那個孤獨的內心世界,消除孤獨的心理,讓殘疾學生保持一份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去適應社會生活,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小明是15級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他患有先天性肥胖,性格也很孤僻,要么逃避上體育課,要么經常自己一人傻傻的發呆。針對他的特殊情況,在體育課中,我有意識的安排了一些性格開朗的學生跟他一組玩游戲,有時候我也參與跟他們一起玩耍,經常支持他,鼓勵他,漸漸的,在這些好朋友的帶動下,課堂上他學會了羽毛球、跳繩等。
4.告訴殘疾學生: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體育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向殘疾學生傳遞“凡事不要過度依賴他人,相信自己能行。”的思維方式。“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不僅僅只是靠教學語言去表達,還體現在于實際的體育活動。譬如,在某項保健操動作的完成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身體力行,體現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做好的信念;又譬如,在集體的體育活動中,體育教師可以根據殘疾學生自身的特征和優點,設計出僅憑個人能力完成的體育活動項目,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功的樂趣,使他們更加確信依靠自己可以獲取成功的信念。
有這樣一類特殊群體,他們是殘疾學生,他們是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在中職體育教育教學這方面,或許更多的是注重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但在體育教學中關愛殘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問題一樣不容忽視。體育教師應該保持足夠的信心、愛心、熱心去幫助殘疾學生,履行對殘疾學生的教育義務,保護殘疾學生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權利。關愛殘疾學生的身心健康,讓殘疾學生享受同一片藍天,享受運動的樂趣!
參考文獻:
[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bn9lZdvo5oYSOJWL2q3Xlzimnyx3KBoUW5Sja7BXksjP_ToqUlkYN7JTfp4oo3wWjOCD-4NlDe3tzfE14tcpsUYYUYZoK_LKpu44s1i3_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