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鳳娣
摘要:結合當前小學德育教學開展情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在分析了小學德育的養成教育要堅持正確的原則的基礎上,探討了小學德育的養成教育要堅持科學的機制問題,并據此提出了小學德育的養成教育要采取科學正確的方法,希望對于推動小學德育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德育;德育教育;養成教育;教學改革
在小學學習階段,應該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廣大小學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問題,重視小學習慣培養,這將是受益終生的事情,對于培養高素質人才非常重要,這里結合相應的教學經驗,重點就小學德育教育中的養成問題進行探討。
一、小學德育的養成教育要堅持正確的原則
1.1德育的實效性原則
開展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從各方面來充分重視避免出現形式化的內容。相應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從實際出發,認識到德育工作對于小學生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從小學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實際特點來優選教材內容,并進行有效性的引導,進一步快速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期實現預期的德育工作要求[1]。
1.2德育的方向性原則
在新時期背景下,結合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文件,具體的德育教育應該包括集體主體、愛國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等方面內容,能夠有效為我國培養合格的“四有”新人,利用思想品德教育的不斷深化,進一步加強小學生和少先隊以及共產黨的感情,幫助小學生從小就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
1.3德育的階段性原則
在開展教育過程中,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秉承循序漸進、因勢利導的規律,符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比如,對于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情況來看,考慮到家庭教育、傳統觀念等方面的影響,會造成學生的文明習慣、道德品質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相關學生的差異性比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積極推行因材施教的原則,符合多數學生的共同需求。
二、小學德育的養成教育要堅持科學的機制
2.1養成教育的引導機制
在開展德育養成教育環節,應該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積極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能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應該將必要的符合實際的激勵措施融入在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環節,以便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具體的養成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好自身的道德示范以及精神楷模的作用,這樣有利于進一步引導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
2.2養成教育的約束機制
在開展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有效樹立學生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避免出現不適宜的行為和語言。平時的管理中,應該加強《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或者學校規章制度的學習,應該要求將各項規定落實到實處,班級內也應具備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讓學生明白哪些事該做而哪些事情不該做。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自然容易了解不道德行為的危害性,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實現自我言行的不斷提升,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
2.3養成教育的獎勵機制
在具體的養成教育過程中,還不應該忽視獎勵機制的作用,通過教師和同學的肯定,應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行為意識,并對于學生的后期行為產生指導作用。所謂的養成教育,則應該結合相關的獎勵措施,表揚學生的道德行為,能及時肯定他們的正確行為,有利于引導學生朝著真善美的道德品質發展。在具體實踐中,應該采用多樣化的獎勵機制,利用物質或者精神獎勵的方式,還可以授予學生相應的道德行為標兵等。
三、小學德育的養成教育要采取科學正確的方法
3.1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
在開展學校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則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在教育實踐環節,不僅應該在課堂上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也應該積極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學習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道德品質教育不僅僅在思想品德課應該予以充分重視,各個學科教師也應該予以同等重視,結合自身的教學內容來進行德育教育工作[2]。比如,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應該從合適的教材內容出發,積極探求其中存在的德育因素,并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教育,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數學老師應有效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險的品質。同時,學校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還應該積極探索開展中國革命歷史為主題的現代歷史教育課程,還要重視時事政策的相關教育,讓學生感受并了解到祖國的偉大變化,更好培養學生具有開拓進取、自強自立的良好品質。
3.2發揮課外活動的輔助功能
除了學校的課堂教學之外,還不應忽視課外活動相關內容,其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即時訓練所學知識的要求,還能進一步結合需要來進行有效的情景創設,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創造性、興趣點的進一步激發。為了實現預期的德育教學效果,學校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形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可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周”、“學雷鋒月”、紅歌比賽等內容。
3.3營造良好的校內外德育氛圍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的影響,要想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則應該重視積極營造其周圍的良好的道德環境。所以,從學校發展的角度來看,應該進一步保證其綜合實力的提升,能夠滿足實現民主和諧、校容校貌的良好師生關系,從各個方面努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同時,學校應該重視德育課程的教學工作,能夠思想上予以充分重視。同時,積極探討并建立學校和家庭相互聯系機制,鼓勵推動教師和家長相互溝通和交流,這樣方能有效提升學生思想品質,滿足新課標的各項要求。
參考文獻:
[1]譚有秀. 小學低年級德育工作五法[J]. 青海教育, 2018,4.
[2]許艷玲. 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