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順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對于小學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且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以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非常重要的一環,有利于逐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良好品德,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對此,本文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夠為相關讀者提供有效的參考,以此來不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小學;措施
引言:所謂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適應自身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以及關鍵能力。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雖然年齡較小,心智發育上還不成熟,但是其正處于人格形成,品德樹立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的積極的通過道德與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為學生以后的學習以及社會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作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要深刻理解并掌握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落實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發展情況,不斷地創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式,進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有效的途徑。
一、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總體來講,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有三個方面,六大素養,但是其核心素養的核心部分就是立德樹人,也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而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可以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立德樹人最基礎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品德啟蒙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現在對于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核心素養,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表述,但是從整體上講,就是圍繞著“人”進行的,“人”始終都站立在課堂教學的中心。所以,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提升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進而保證學生能夠身健康的成長,就是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需要注意的基本點。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側重方面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就是讓學生擁有適應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以及關鍵能力,所以們就要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理性思維以及責任擔當意識。
首先,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道德與法治教學包含了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其中法治教育的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了要幫助學生初步梳理法治意識,幫學生養成規則意識和尊法守法的行為習慣;要引導學生初步具備能夠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參加相關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進而為培育法治觀念、樹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礎的教育目標,從此就可以看出,規則意識是法治意識的核心,隨意,想要樹立和會法制意識,首先就需要樹立社會的規則意識,所以,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并積極的采取措施,開展豐富的規則意識教育。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理性思維的培養對于小學生來講,能夠對未來的學習生活、社會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能夠讓學生正確、客觀的看待某一事物,并作為出理性的分析,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學生核心素養所必須掌握的品格和能力。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并且法治教育的開展,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的確定教學的重點和方法,注重知行合一,堅持落細落實,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實際事例,引導學生對事例進行討論,分析,促使學生能夠理性對待,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另外,通過對具體事例分析,還能夠讓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且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進行社會生活實踐,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例如: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可愛的動物》這一主題教學時,為學生普及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知識,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籠中喂養麻雀的安全行為是否正確,讓學生換位思考,結合相關法律知識進行思考,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喜歡動物要以正確的方式進行,讓小動物自由成長才是真正的喜歡。
最后,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責任擔當意識是學生為人處世的標桿之一,能夠引導學生們關注社會,關注他人,以極大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參與到公共事務中,展現了新時期小公民的良好素養。因此,在培養學生責任意識時,教師要積極的強化師生互動過程,促使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同時,教師自身也要正確認識道德認知以及實際行動的聯合作用,促使學生切實做到知行統一,進而促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體驗中,輕松自如地實現教學目標,發展個人的素養。
三、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施策略
1、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
生活環境的影響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而言,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促使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其參與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并且還能夠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并體驗、記錄整個過程,進而能夠有效的讓學生在坦言生活中,提升其觀察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促使其感受到學科樂趣,不斷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為培養學生的社會法治意識奠定良好基礎。
2、找準起點,以學定教
核心素養的本質是“立德樹人”。以人為本,從育人的高度設計每一節課是教學設計的根本原則,所以現在各個學科都倡導以學定教。以學定教就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行為表現以及實踐能力確定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學生的實際水平,就是教學的起點。以學定教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根據不同學生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安排有層次的教學活動內容,總之是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學讓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實現成長。
總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必須積極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培養必備的品格以及能力。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規則意識,幫助學生形成理性思維,樹立責任擔當意識。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完成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理念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張崧.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國德育,2017(15).
[2]裴昌根,宋乃慶.基于核心素養的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48.
[3]孫慧峰.《道德與法制》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學科縱橫,2018(1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