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榮
摘要:隨著我國新教改的逐步深化,如何通過改變教學方式來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研究的重點。本文就數學實踐教學中,通過將教學內容的情景化來改變數學教學的枯燥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進行思維邏輯的引導,優化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景化教學;興趣
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認為小學的數學教育,不僅是告訴學生1+1=2,而是要告訴學生1+1是怎么得到2的。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經常表現出畏懼的樣子,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數學知識一般比較抽象化,不像語文知識一樣,讀一讀、背一背就可以,而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本來認知能力就有限,他們無法在短時間里通過自己的思維構建來弄清楚相關的知識,所以常常容易出現錯誤。這樣的錯誤反復出現幾次后,往往便對數學學習產生了畏懼的心理。通過對兒童的認知能力的研究,情景化的教學方式是最符合其認知需求的,所以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必須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將情景化的教學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將數學中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將情景化的教學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景
小學生還處于在低年齡段,同時低年級的學生十分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力不持久的現象,他們往往對各類游戲充滿興趣,特別是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一般興趣不大,但是對游戲的興趣濃厚。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如果與各類新奇好玩的游戲結合,將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與教學內容貼合的小游戲,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在玩耍中愉快的學習到數學新知識,達到在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加法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學生分組,人數可以是1人、2人、3人、4人、5人(實際人數課根據班級人數或者教學任務確定)5組,那么我們在做將7的時候,我們可以讓他們根據自身組的人數進行組合,只要能得到7這個數字就算成功,那么這里就會出現2+5、3+4、1+2+4等情況,這個時候能激發學生的一個探知欲,同學們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能較好的理解加法的意思,同時能更快認識到要得到數字7可以有很多加法方式。
當然,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的引入,并不是將整個數學教學全部游戲化,而是教學過程中融入切合教學內容的游戲,同時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特點,要根據學生具體的實際情況來合適的引入游戲,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不能引入過于復雜的游戲,因為過于游戲過于復雜,他們不能很好的理解游戲的規則,會導致教學實施的困難性,也不能很好的使學生參與游戲,通過游戲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嚴重的還可能引起學生的不適應行,使得學生產生厭學的反面情緒;同樣,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如果游戲過于簡單化和幼稚化,而應該有一定的新穎性和挑戰性,這樣才能吸引他們的興趣,充分將學習和游戲結合。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常常采用的方式。生活是數學知識的來源,它與學生的認知緊密聯系,通過將數學知識放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往往能夠使學生產生熟悉感和親近感,結合實際生活的數學教學,能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變得妙趣橫生,更好的融入教學情境中。因此,數學教師在做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引入適當的生活場景、生活知識,通過創建生活情境,來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小學數學的教材中涉及到許多與生活相關的知識點,例如速度、路程、重量等等。因此可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更好的結合實際生活,運用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來進行教學講解,讓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學習路程和速度知識點的時候,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設置生活化情景教學方式,引入實際的場景圖片,讓學生能夠了解路程應該用什么單位來表示?速度應該用什么單位來表示?可以收集高速路上的指示牌:如里程牌(到某下道口還剩1KM、500M)限速牌(限速80KM/H)以及高速路位置牌(當前位置離某地還有多少KM);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標志引入,不僅使學生能夠很快的認識里程的單位知識,而且能夠結合生活中坐車時的體驗,了解里程的具體數據,分辨遠近,也能夠掌握生活中路牌的基本知識。
教師通過創設各種貼近實際生活情境的方式,結合生活中真實的例子,有效的拉近了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距離,通過這樣貼近生活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很清楚的了解到數學中里程、速度的具體意思,也能教會他們如何利用已知的里程、時間,計算速度,這樣能夠更好的認識里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也增加了數學教學中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能使學生更好的感受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運用于實際的生活,提高數學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三、教學情景實踐化
隨著新課程改進程的深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環節的看開展越來越收到重視。實踐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學生自我挑戰和價值實現的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引入實踐環節,學生通過實踐的參與過程,帶動多種感官共同學習,能很好的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使學生能更全方位的體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
例如:我們在學習幾何知識的時候,為了能讓學生能更直觀感受到什么是棱,什么是點,什么是正方體等,可以使用磁力片和橡皮泥開展數學實踐教學。首先教師演示正方形、長方形等不同形狀的磁力片,然后通過磁力片拼接出正方體、長方體等幾何體,并向學生進行展示,最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拼接相應的幾何體,并讓他們記錄下自己拼接的方式、使用的形狀,數量等數據,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橡皮泥根據磁力片拼接的幾何體制作出相應的幾何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關于頂點、棱、和面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觀察各種幾何體有多少面?多少條棱?以及多少個頂點等相關知識。通過實踐化的情景設計和實踐教學過程,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各種形狀的幾何體,觀察和學習面、棱、點等不同的數學知識,這樣便于學生直觀的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更加深刻的理解數學教學內容,為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數學教學情境化設計,將一些簡潔的、趣味性的游戲,實際生活的某些常識、實踐教學手段引入到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激發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知識接受的效率和效果。同時,教師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合理創設和運用栩栩如生的教學情境,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小學生數學學習帶來更多的快樂感和收獲知識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李賽娟.創設小情境,彰顯大價值——談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情景化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7(22):67-68.
[2]盧建色.小學數學情景化教學實踐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05):156-157.
[3]呂新偉.如何打造小學數學情景化教學課堂[J].好家長, 2017(03):49.
[4]葉明英.建設小學數學情景化教學之構想[J].好家長, 2016(29):79.
[5]閻曉煜.小議如何打造小學數學情景化教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