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明
摘 要 針對初中歷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興趣難以得到激發(fā),通過開展一些類似的活動,夠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提升歷史素養(yǎng)。
關鍵詞 歷史;情境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179-01
一、如何設計初中歷史課堂
(一)與其他課程相比較,歷史課程的理論知識較為枯燥無味,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為此,將活動課引入到歷史教學中,使得歷史課堂變得有趣起來,學生也愿意主動學習歷史知識。當歷史活動課變得有趣起來,教師要鼓勵學生站在多個角度、多個立場思考歷史問題,這樣做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也便于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歷史問題,更深刻的認識歷史事件。
(二)如果歷史活動不具備實踐性,那么學生的參與將會是徒勞無功的,不僅不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還可能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設計的活動內容要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能夠對一些歷史事件科學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三)每節(jié)活動課的主題是不相同的,教師要圍繞著不同的主題設計不同的活動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節(jié)活動課要側重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中多多收集一些與本節(jié)課活動課相關的資料,這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課中。與此同時,設計活動課時,要確保內容的豐富。
二、初中歷史課堂導入方法分析
(一)歌曲以其優(yōu)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一首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可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把學生引入課堂。課前教師一段富有感情的朗誦也能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利用視頻導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最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尤其對初中生來說,根據授課內容選擇、剪輯一段相關視頻課前播放,能夠迅速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學習的激情,驅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初中學生大多愛聽故事,作為歷史學科的教師,就要投其所好,根據教學內容,選好與課文相關的一些故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圖片導入可以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把歷史書本上死板的知識,由抽象變得直觀、形象,變成活生生的歷史情景,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有較強的歷史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愛好。歷史課堂的導入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到底采用哪種方式導入?每一位歷史教師都應根據自己的特長,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最佳的方式導入新課,從而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進評課方法促進教學水平提高
(一)聽評課也是一種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它為每一個教師的專業(yè)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機會和平臺,教師借助于聽評課共同體,開展自我反思和專業(yè)對話,探究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習、管理上的問題,促使該合作體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但從目前的教學實踐情況來看,初中歷史聽課評課狀況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以敷衍的態(tài)度去對待聽課評課行為。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任崔允漷教授就指出,“進入課堂時,聽評課者沒有充分準備,也沒有與上課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二)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對一堂課的評價,要考慮個體、時間與空間、情境等因素。必須正視教學的復雜性,以復雜的思維和觀點去看待教學活動。要明白聽課評課活動是所有的教學活動參與者在共同合作研究,聽課人在聽課的過程就是收集研究的證據,而評課活動就是基于聽課收集到的證據之上的解釋與推論。
四、在課堂上抓牢主線滲透情感教育以提高教學效果
(一)情境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實用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育學、認識論、心理學和教學論等原則,將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與提高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度,使在教學活動構建的情境思維中學生得到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一種有效途徑。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級歷史第15課《寧為戰(zhàn)死鬼,不作亡國奴》為例討論教學方法的改革,探討有主線,有靈魂,有學法的情境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二)通過“尋找真相”這樣的主線設計,傳遞了怎樣的價值取向?那就是歷史應該是真實的,歷史只能是真實的。我們要學習真實的歷史,了解真實的歷史,揭穿謊言,認識真相。學生提供本課學習就會思考:真實的抗戰(zhàn)史告訴了我們什么?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這段歷史?今后我們應該為國家、為民族做些什么?可以說只有真實地了解抗戰(zhàn),了解日本帝國主義的罪惡,學生才能真切地感知歷史的殘酷,喚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激起學生對國家命運的關注,認清自身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
(三)歷史學法指導是指學生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各種歷史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獲取學習知識、形成歷史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一節(jié)好的歷史課,不是簡單地把知識點展現給學生,也不是生硬地將價值觀推向學生,需要老師巧妙設計,讓課堂活色生香,水到渠成。這就要求老師將學習方法逐漸滲透,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會思考,一點點認知,一點點感悟。
情境教學的構建在歷史課教學中有歷史細節(jié)的渲染,有歷史主線的貫穿,有歷史價值取向(靈魂)的統(tǒng)領,有學習方法(理論)的滲透,感性與理性并存,且相得益彰,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在教學中加以應用和拓展。
參考文獻:
[1]魯德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