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英
摘要:數學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是提升數學教師專業(yè)水平,促進數學教學實踐的有效手段。隨著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的推進,新的課程理念不斷地沖擊著每位數學教師的大腦,扎實有效的開展數學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高效開展教學實踐的關鍵。因此,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引,以全新的思路,豐富多彩的形式,積極開展有實效的數學教研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實踐研究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可以促進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相互交流碰撞中不斷獲取經驗。那如何更新教師理念,開展更適合本土的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
一、更新數學教師理念,人人參與教研活動
(一)建立數學教研文化
每位數學教師應在自己的學科本位上思考如何更好的開展好數學教研活動,集眾人之力才才能更好的開展有特色的教研活動。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打造關注學生的教研文化,教師方面:以改變自身教學行為為目標,減負提質,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充分調動學生喜歡數學的興趣,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目標。
(二)爭當教研活動的主人
傳統(tǒng)的數學教研活動通常都是組織者單打獨斗,整個過程一個人表演完,缺乏互動,缺乏教師思維的再次碰撞,好多數學教師只是作為一個聽者。但隨著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修訂,光當旁聽生還行嗎?還吃原有的老本還可以嗎?參與度不高的數學教研活動還有實效嗎?結合我校數學教研活動的實際,我覺得人人都應成為教研活動的主人,參與到教研活動中。無論是教研活動的主持,還是后勤服務,還是授課交流,還是評課交流,每個環(huán)節(jié),你都應該是教研活動真正的主人。這樣,大家才不推諉,集大家智慧解決問題。
二、切實擬定系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研內容,促教師專業(yè)成長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研活動針對性,系統(tǒng)性不強,還沒有實質、有效的教研內容,就是因為這樣,學生無法實現自我的數學學習目標,教師無法有質量地完成數學教學實踐,因此,從課標教材出發(fā),結合本校實際擬定切實有效的數學教研內容勢在必行。教研內容可以是小主題,扣課堂真問題。一是加強數學教師與新課程標準、教材對話,每期末年級組長分數學的四大版塊收集的本年級教師很難把握的上課內容作為下期課例研討的內容之一;二是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作為教研活動交流的內容;三是扣新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討論的內容;四是優(yōu)秀教師錄像課展示作為觀察教師行為的內容之一,五是結合學校的課題作為課例研討的內容。
三、更新教研方式,促教研活動開展
(一)以課例為載體,借助觀察工具客觀評課
一般來說,課例分析式的教研活動主要是借助觀察手段和診斷手段,對特定的教學課堂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思考從而得出合理的教學評價,并以此作為依據,尋求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的一種教研活動新模式。課例分析式教研活動的實踐對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能力、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教師要深入理解教材內容的含義,緊扣新課標教學的要求,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更好地進行。
打造關注學生的數學教研文化,可以借助觀察工具來進一步觀察學生。一是可以制定小學數學課堂中全體學生參與情況觀察量表,從學生的座位分布圖以及回答問題情況進行關注,二是制定自主學習觀察量表,三是制定小組合作學習觀察量表,四是制定學生個體觀察量表。觀察視線從學生全體到小組到個體,再到學習方式都得到了關注。數學教師們就可以借助這些觀察工具客觀地評課。這樣,新型的教研模式得以形成,很好的促進了學生發(fā)展,教師專業(yè)的成長。
(二)依托高校資源,推動小學數學教研朝縱深發(fā)展
高校的資源非常豐富,如果能結合學校實際拓展教研的途徑,就更能推動有效教研活動的開展。新型的小學數學教研可以借助如西南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資源,對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行專業(yè)的指導,促進教研活動的靈動性。有了高校的引領,教研活動就能頂天立地了。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過程中,為了實現有效性教學的目標,就需要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研方式,結合實際的課例分析,開展教學實踐。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新手段和創(chuàng)新方式,對教研內容大膽改革,有助于實現教研活動的目標,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對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孫世武.以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教育[J].中華文化論壇,2009(S1).
[2]張代春.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發(fā)展前瞻[J]. 成功(教育版),2010(07).
[3]崔蘭菊.小學數學教育心得[J].學周刊(C),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