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玲玲
摘 要 小學信息課堂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現象。小學信息課堂是教師通過電腦與學生互動,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活動,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師生關系的不健康化。通過對小學生心理的分析,發現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一個有序的活動,可以進行歸類整理,總結出學生注意力沒被正確引導的原因。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可以用不同的引導方式來引導學生,而最有效的莫過于通過培養習慣的方式。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堂;注意力引導;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213-01
一、小學生信息課堂注意力分析
(一)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讓教師最為苦惱的事情就是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在課程上。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12周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神經系統還處于發育期,注意力不集中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但僅因生理原因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嗎?研究表明6~9周歲的孩子注意力可維持20分鐘左右,9~12周歲的孩子則是25分鐘左右。然而一節課堂的時間只有40分鐘,學生可以有半節課的時間注意力是集中的。所以,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不是生理因素。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小學生可能為了引起他人注意,或者是逃避父母和老師給予的過重的負擔而通過一些行為來達到目的。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并非注意力不能集中,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
(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注意力的影響
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注意力的影響起著關鍵的作用。例如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強調性手勢,教師常常為了突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加強對語言的渲染或是表達不同的情感而大量使用強調性手勢。初衷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過多的使用卻導致效果變弱。
二、注意力引導方式探索
那么如何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其他地方引導到課程上來,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先從結果導向分析,學生的注意力可能集中在哪些地方。再基于學生的注意力所在,針對性地將學生注意力引導到課堂上
第一種情況是學生將注意力用于逃避教師的眼神。這常常是由于教師想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過多的對學生進行注視,導致學生將注意力用于逃避教師的注視。所以,當教師發現有學生總是逃避老師眼神時,應當在掃視全班同學后再將目光停留到該學生身上,這樣可以解除學生的防備心理,將他的注意力引到課堂上。
第二種情況是學生注意力被周圍的環境所吸引。當教師意識到周圍環境變化可能引起學生注意力轉移時,應安排學生進行討論或者課堂交流提問環節。一般教師上課時和學生多數都是處于教師輸出-學生接收的單向交互關系,這種關系下學生的注意力較容易被周圍環境的變化吸引。而課堂討論和交流提問時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都處于強交互的課堂活動時,外界環境就很難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第三種情況是學生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而導致注意力轉移。大多數教師遇到這種情況會簡單的認為學生調皮、擾亂課堂秩序。解決方案上,多數教師會采用大聲呵斥的做法樹立威信,姑且稱之為以暴制暴。這種做法見效快,一旦教師怒目圓睜、大聲呵斥,學生會將注意力全集中到教師身上。但很快,又會恢復到解決之前的情景,并且教師呵斥的次數與呵斥后持續效果的時間成反比。正確的注意力方式應是讓學生習慣于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而非習慣教師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前者會讓學生自行矯正注意力,而后者只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如何培養學生養成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的良好習慣,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三、結合信息技術課堂培養習慣
(一)加強師生互動
信息技術課堂上,經常是老師講,學生做。要培養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的習慣首先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因此,就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這主要從教師自身觀念轉變做起,為學生創造一種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平等相處。當學生想要表現自己的時候,老師應適當的從教學的“主導位置”上退下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在一旁進入學生的角色,適時的向“臨時教師”提一些不難被解決的小問題,讓學生有成就感的同時也讓學生認為自己獲得了關注。
(二)通過好奇心驅動學生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跟傳統課堂相比,有更大的擴展性,老師可以適當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習慣。教師可以偶爾向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學范圍的有趣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和上課的內容沒有相關性,但是在學生眼里這都是在計算機上完成的,不會認為是課外的內容,這是信息課堂獨有的優勢。小學生極易被有趣的,又不知道如何實現的內容吸引,從而渴望在課堂上學到實現的方式。
(三)好奇心與互動的結合
引起學生好奇心與加強師生互動并不是兩個相悖的方法,兩者相結合往往可以取得更加強的效果。給學生拋出問題吸引好奇心的同時,還可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向其他同學講解該問題,老師可以從旁協助和引導。改變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師-電腦-學生”三點一線的關系為“老師-學生”的關系。
總而言之,適當的“吵”的課堂才能正確的引導學生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楊孟萍,丁錦紅.影響小學生學習行為因素的調查與研究[J].天津師大學報,1998(1):43-48.
[2]邱國梁.課堂教學怎樣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安徽教育,19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