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
摘要: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教師是最關鍵因素。本文通過教師了解什么是有效教學,關注課堂教學中制約有效教學實施的因素,不斷反思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教師掌握如何實施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關注;實施;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教學是我們教師和學生都需要面對最主要的問題。從課程改革開展以來,關于“有效教學”這個話題就引起了廣大教師的廣泛關注。這是也是我們信息技術課堂必須追問和思考的問題。
一、什么是“有效教學”
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什么樣進步或發展。在教學中有沒有獲得到收益,并不是說教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或者教的不認真,而是說學生在課堂上收獲了多少知識或者學的認真不認真。因此,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是評價有效教學的唯一標準。
二、實施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關注什么?
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當前,導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教學思想舊。二是缺乏創新精神。三是關注點有偏差,教學時只關注教,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四是教學反思少。鑒于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的效益、可測性和教學反思,更要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這樣才能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三、如何實施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
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習氣氛輕松、活躍;學生樂學、積極參與;教學內容對學生有用,學生確實有提高;整體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所以,教師在實施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時應遵循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是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保證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認真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是做好課前準備,做為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的教學能力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師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的地方,對操作練習、作品創作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數。
2.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鉆透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的教學能力
在教學當中,教學過程實際上是解決重點、突難點的過程。因此,確立教學的重難點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關鍵性的內容,如何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也是教師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識技能。
3.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備教法和學法”的教學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要求,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應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的位。
(二)信息技術課堂上正確處理好三種關系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認真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備好課,就能爭取教學中的主動權。這種準備工作越充分,主動性就越大,教學效果就越高。
1.處理好“重點、難點與一般知識”的關系
教學過程實際上是解決重點、突難點的過程。因此,確立教學的重難點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關鍵性的內容,在教學當中,我們要突出教學的重難點。但也不要只注重重難點的講解,還要把其他知識講解清楚。
2.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教學中教師即要傳授知識,又要通過知識的傳授來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為目的。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與社會聯系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主題創作活動,這樣才能在創作活動中讓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養和提高。
3.處理好“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關系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上的差異,很多時候取決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而教法有多種多樣,且各有優勢和特點。所以,要明確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和作用,有針對性地選用和靈活組合,才會發揮其最大效用。教師要在授課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使各種教法互相配合、取長補短, 并通過學生探究和操作實踐來完善和鞏固學法。
(三)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學設計起著重要作用,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1.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要有“方”
“對癥下藥”總比“濫施藥方”有用得多。每一次操作練習就好比一張藥方,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設計的練習既要有利于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學生理清知識點間的聯系和區別,更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不要設計學生不感興趣的練習內容,這樣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2.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要有“味”
操作練習的設計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如果操作練習設計的趣味,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意識會陡增。因此,豐富多彩有“味”操作練習,學生往往趨之若騖,而練習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3.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有“層”
學生因個體的不同總存在著接受能力、思維空間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操作練習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創設一定的“層次”,能夠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學優生“吃得好”。
4.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要有“悟”
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是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所不可忽視的內容。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來建構學生信息意識發展的環境。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滲透性信息意識。這樣,一步一步走下去,當我們階段性的回頭看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學生在成長,而且每一步踩下去都是清晰可見的。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用心的教是為了學生認真的學。只有學生認真努力的學習,才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最為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很多,需要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來實現。信息技術教師只有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的磨練,才能真正的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加的富有實效。通過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后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2000.10.
[2]崔允潡.主編.《有效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