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的教學對學生而言大多屬于工具類知識,而在高中的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針對語文這一科目,更需要培養學生文學鑒賞、文學審美等能力。下面本文就根據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培養;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大多數是需要學生記背的硬性知識,初中的語文教學是小學與高中的一個過渡,高中的語文教學更強調的是教給學生方法,語文的核心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包括語文知識、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所以教學的真正意義不是讓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而是形成素養與能力。
一、 語言構建與應用能力的培養
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語言能力,而老師的教學是幫助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獨立自主地構建語言、組織語言,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然后學生在與別人進行交流的時候,通過學生自己對語文的學習以及對語文的感悟能力,形成一種良好的交流方式,雖然每個學生都會說漢語,但是通過高等教育學習語文以后,相同的語言可以表達得更具有藝術性,而這就是語文的魅力,培養學生語言構建與應用能力更是為了讓學生真正領悟語言的內在含義。而高中語文的課程教學,主要是使全體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能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人文修養,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 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 感受文字
語文這一學科是中華文化精髓的體現,讓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需要通過老師給予一定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語文這一學科當中學會學習語文的方法和培養學生形成學習的能力。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首先應該讓學生感受文字魅力所在,語言形成的基礎是由文字構成,想要讓學生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以及對文學作品能夠有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那學生應該從文字開始著手,所以培養學生在語文這一學科當中的核心素養時,教會學生感受文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表現的具體意義,是對學生語文能力進一步培養的基礎。
(二) 體驗文學作品
體驗式教學指的是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體驗文學作品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途徑,文學作品當中包含了某個時期或者某些著名人物的思想等內容,學生閱讀文學作品,可以逐步培養對文學作品中美的感知力。在一些著名的文學作品當中,會有一些精美的詞句、段落值得讀者仔細推敲,同樣,學生要培養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就需要不斷地閱讀文學作品,把老師教授的語文學習方法與自己在閱讀實踐中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從而形成學生自己的一種語文能力。
(三) 運用語言文字
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會要求學生運用語言文字,例如寫作。寫作是學生在高中語文學習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學生掌握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寫作當中,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可以用優美的詞句或者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能夠恰當得體的呈現自己的觀點,而這就是學生形成的一種語文能力。運用語言文字對學生來說是學習語文基礎、體驗文學作品后,能力形成的體現,而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老師的教學以及學生在平時的閱讀積累學習當中,學會如何運用語言文字,逐步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語文修養的人。學生在學習語文的相關知識或者在閱讀名著以后,可以逐步形成審美思維、審美想象力,而語言文字的運用可以用來表達學生自己的審美體驗。
三、 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意識態度
語文教學是老師傳播知識的一種手段,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中包括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以及創新的意識態度。教科書當中的相關知識,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而能把相關的某些內容作為教科書教授給學生,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價值。一個民族的繁榮富強、發展與壯大離不開文化精神的支撐,一個民族的思想決定一個民族的高度,作為中華人民的華夏子孫,每一個人對于文化知識的傳承、發揚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意識態度也是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內容之一。
因為古文化的發明與傳承,人們可以暢所欲言的交談;因為古文化的發明與傳承,人們可以輕松便捷地記錄;因為古文化的發明與傳承,人們可以更進一步的追求。在教學當中,老師只是知識的遷移者,而文化的真正傳承與發揚,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所以增強學生對文化傳承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對文化的傳承意識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
四、 培養核心素養的重點方向
素養指一個人的修養、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要求學生形成審美鑒賞能力并得以運用的能力。語文可以促成學生文學審美能力,思想道德的形成,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學生說話,而是讓學生說話能夠更具有藝術性;不只是為了讓學生簡單地思考,而是讓學生思考得更有層次感;不只是為了讓學生對古文化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通過體驗古文化的文學作品能夠有所感悟。
(一) 教會學生思考
在語文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文本的思路分析,可以判斷出其思想內容,巧妙之處正是需要學生思考的地方,人比動物更高級正是因為人類比動物更加會思考,所以不只是在語文學科當中,無論哪一個科目的教學都需要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
(二) 教會學生表達
判斷一個人交際能力的高低主要是其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想要讓學生的交際能力強,就需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更恰當得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交際能力無論處于何時何地,對一個人或一件事的影響都是極為重大的,具有藝術性的語言能夠讓人與人的交談更加舒坦,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學生學會表達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
上文所提到的語言構建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意識態度培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點方向等內容都是在現代教育中所推崇教學的最新理念,因此,老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只是單純地要求學生對書本知識或者老師講解的其他內容的吸收,而是應該讓學生學會把知識轉移并得以運用。
作者簡介:曹秀華,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藏自治區拉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