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的高職教育中,混合式教學越來越受高職學校追捧。所謂的混合式教學就是傳統的課堂授課和基于信息化平臺的網絡在線學習結合的新型教學方式,其中基于信息化網絡平臺的在線學習方式以藍墨云班課學習平臺為主。本文將主要探究基于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與設計方法。
關鍵詞:云班課;高職英語;混合式;研究設計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方式相結合,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近幾年發展明顯。它將傳統與現代的學習優勢相融合,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占主體,體現教師的引導性,云班課的在線學習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兩者有機結合促進了高職教育的發展。這篇文章重點對基于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設計方法做出探究。
一、基于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與設計
基于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是傳統教學和在線教學融合的新型學習方式,主要教學方式可以從高職英語授課內容、英語課堂形式和英語課程評定三個方面入手。
1.整合資源,拓寬授課內容
基于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在授課內容的設計方面可以全面整合線下與線上的優質教學資源。首先云班課程的主體教學內容與傳統的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內容一樣,由資深的講師上傳主體授課內容,保證云班課程的知識基礎。其次云班課程融入了線上的優質資源,包括各個高職中學的教學資源、網友上傳資源以及互聯網中的共享資源。這種學習模式在知識的獲取和傳播上更加的方便快捷,節省了教師的授課時間,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知識,使得學生的上課形式更加輕松有趣。
基于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有很大的改進,其主體以傳授英語知識為主,融入了包括生活、科技、娛樂、人文、旅游、環保等多方面的內容,是一套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這種教學設計可以在加強高職學校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有很大的幫助。
這種云班課程對教師要求也很大,首先課程中的教學內容需要老師設計和改進,教師要對高職院校整體的教學設計有一個合理的掌控,對每一章節的教學大綱、電子課件、教學任務、拓展資源等進行完善的建設,同時也要合理融合線上的其他高職院校以及互聯網上的資源,建立起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測試庫。在對云班課線上授課內容建設完成后,要根據課程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不斷地完善線上教學內容,以適應對學生的全面健康培養。
2.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豐富英語課堂
云班課形式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是順應科技發展和信息化的體現,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和教師合理使用互聯網和科技產品,完成日常的學習和授課。教師利用手機和電腦將授課內容上傳到網上后,學生就要及時的完成在線學習和測試。在這個環節中,就避免了傳統課堂上部分學生聽講不集中、沉迷于手機網絡游戲等不良的現象。
學生需要進行及時的再現簽到才能記錄上日常的考勤,并且在線學習系統可以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時長,教師也可以進行隨機抽查以檢測學生是否在認真在線學習。課后的作業提交系統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授課內容掌握程度的有效工具。
這種云班課程極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課堂上的不足,豐富了課堂形式,并且在教學資源的利用上有很大的進步,使得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反復的被使用,對鞏固學生學習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3.完善教學評定設計
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考核學生英語成績上,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學生進行考試考察,而基于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英語考核的不足。學生在期末需要自行登錄在線學習系統,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再綜合學生的在線出勤率、日常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對線上資源的利用程度,給出學生的綜合在線成績,再與傳統成績相結合,打出學生的最終學習成績。這種情況下極大的保障了對于學生的教學評價的公平公正公開性。
二、對基于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建議
云班課程設計的目的是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打造一個可持續全面發展的學習平臺。在此情況下需要注意幾點:教師和學生要合理利用這種混合式學習模式、教師要真正負起責任完善在線學習的教學內容、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
云班課程的主要受益人是教師和學生,這種教學模式中的教師如果沒有將在線課程合理和完善,就會導致對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的教學延誤,學生如果學習不自主,在浪費教學資源的同時,逐步養成不積極的學習習慣,對今后的發展極為不利。
總而言之,在高職院校的教育發展中,基于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會逐步普及,在對傳統教育模式改革升級的同時,帶給學生和老師優質的學習和教學體驗。因此廣大師生要積極適應信息化的發展,為云班課程的發展和改進做出貢獻,使得云班課程更好的服務于高職院校的師生。
參考文獻:
[1]施敏敏.基于云班課的混合式英語教學前期分析[J].安徽文學月刊.2017 (10) :131-132
[2]曾曉芳.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高職英語教學探討[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 , 30 (1) :34-35
作者簡介:黃俐,1970-03,女,漢,長沙,本科,講師,翻譯教學,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