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美
摘要: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我校的“三學”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的如火如荼,在嘗試、研究、解決的不斷循環往復中,小組合作學習漸漸成熟、規范。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合作互助意識嶄露頭角,傾聽之花悄然綻放,語言表達爭奇斗艷,思維火花熊熊燃起。
關鍵詞:小組合作;傾聽;互幫互助;碰撞思維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我校的“三學”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的如火如荼,在嘗試、研究、解決的不斷循環往復中,小組合作學習漸漸成熟、規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學校里一些班級由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而發生的變化,我們也感受到小組合作帶給學生的益處,發自內心地覺得小組合作對課堂教學是有利的,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有益的。在這幾年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中,學生的良好習慣逐漸形成,合作意識初步建立,各項能力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潛力生的潛力得以挖掘,處處都能感受到學生的成長與精彩。
一、學生的合作互助嶄露頭角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真正的學習不是孤軍作戰,而是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但是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了接受他人的疼愛、幫助,卻很少甚至從來沒有給他人施以關愛和幫助,更有甚者為了自己得到獎勵或加分,處處表現自己而貶低他人。如果長此以往,課堂氛圍定是“萬綠叢中一點紅”,而這是違背“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要想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僅靠老師的一人之力是遠遠不夠,必須發動學生的力量。小組合作的開展,不僅為學生的互幫互助、互相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更是無限調動了學生合作互助的力量,而且使這種合作互助意識逐漸普及。例如,我在上《黃山奇石》這一課時,由于多媒體無法使用,在學習四種奇石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分四步學習:先朗讀相關的自然段,再找出描寫奇石樣子的句子,然后結合課文插圖,表演奇石的動作,最后帶著感受到的奇和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巡視時,我發現了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個小組在學習“仙人指路”這一節時,表演“仙人指路”這塊奇石的樣子的同學可能因為害羞,表演時有點拘謹,低著頭,手臂緊靠身體,只有手掌略微向前上方伸出一點,動作不大方,也不美觀。旁邊的一位女生趕緊起身示范,指導他人應該站直,手臂應該向前上方伸直,頭略微抬起,眼睛看著手指的方向,一邊指導一邊糾正他的姿勢,直到這位女生認為他的動作標準了才結束。在全班匯報交流時,我特意請這個小組展示,這位表演動作的同學沒有讓大家失望,動作做得標準到位、落落大方,贏得了同學的贊揚。
二、學生的傾聽之花悄然綻放
佐藤學說: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力的話,那么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的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因為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了,課堂的言語表現力才會變得豐富多彩。可見,在教室里,傾聽遠比發言更重要。但是有教學經驗的老師都知道,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非常短,無意注意常常會牽引學生的思緒四處游蕩,特別是自律性弱的學生更是如此,所以如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一線老師。自從嘗試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我更是發現如果組員與組員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不會傾聽的話,合作就流于形式,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而且還會讓精彩的發言悄悄地從耳邊吹過,讓存在問題的發言滯留原地沒有任何的改變,而課堂的氣氛往往是老師最不愿意遇到的冷場。那么如何借用小組合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呢?我結合小組合作評價,制定了加分制度:能夠恰當地評價其他小組的朗讀或者糾正他們的錯誤,加1分;能夠將問題補充得更完整具體加2分;能夠提出有價值的不同的看法并說出理由加3—5分。同時賦予小組長一個加分的權利,在小組內組員交流時,給認真傾聽的組員加1分,反之給特別不認真傾聽的組員扣1分;全班進行小組交流時也同樣給小組進行加分或扣分。在分數效應的推動下,漸漸地,學生的傾聽習慣有所改變,隨之帶來的就是他們恰當、正確甚至是精彩的點評、補充和爭論。
三、學生的語言表達爭奇斗艷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所以語文課堂應該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中的“說”也就是語言表達能力。一直以來,老師聞“說”色變,特別是口語交際課,每每遇到就愁容滿面,叫苦連天。究其原因,課堂中會說、愿說的學生少之又少,最常見的場面就是老師唱獨角戲,學生是啞巴聽“戲”,鴉雀無聲;或者是永遠都是兩三個學生在舉手發言,仿佛在老師眼里其他學生都是隱形的空氣。課堂大多數時間就像李清照的詞“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偶有一陣微風吹過,落下幾片枯黃的樹葉。自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倡導將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學生自由交流探討的機會多了,每個學生個人發言的次數增多了,特別是膽小害羞的學生,由于在小組內交流,面對的人少了,也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了。可以說,每個學生都有了表達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愿意說上幾句,更重要的是有了這樣的交流溝通以后,學生之間的觀點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形成了更為準確、精彩的表達。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沒有任何的參與或提醒,而團結友愛組的組員卻準確地找到四句話并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除了第4位組員表達不夠準確以外,其他3位組員都能準確地抓住人物的心理感受,可見他們不僅讀懂了句子表面的意思,更是體會到了文字背后隱藏的含義。而這一切都是源于小組間的合作學習,遠遠比一個人的“單打獨斗”更有成效。
四、學生的智慧火花熊熊燃起
課堂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有師生互動,有生本互動,也有生生互動。尤其是生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不同看法、理解甚至是爭論,都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而小組合作就是給更多的學生一個表達自己看法、聽取他人想法的機會,在互相的交流、討論、爭論中挖掘自己的潛能,碰撞思維,擦出智慧的火花。
小組合作學習建立了學生互助的意識,養成了了學生合作的習慣,鍛煉了每一個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從真正意義上落實了“面向全體學生,將時間還給學生”的教育理念。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每一個學生都找到了學習的動力和自信,每一個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潛力都漸漸被挖掘,從而在課堂中綻放一朵朵充滿驚喜的精彩之花。
參考文獻:
[1][日]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創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長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