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亮
摘要:小學數學中的計算問題較多,小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是難以避免的,但一些學生的錯誤率較高,或者同樣的問題重復出錯等就應引起教師的重視,小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在計算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造成了計算的混淆,缺乏計算能力是計算中頻頻出錯的根源所在,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計算基礎能力,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導入有關的計算技巧,強化學生的計算演算自主水平,鼓勵學生進行獨立計算,并歸納計算中的問題,及時查漏補缺,循序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后續(xù)知識的深化鋪陳做好準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
引言:學生的計算能力應從不同的方向來看,首先是自主計算的能力,一些學生在脫離教師的指導后,對于計算抱有逆反情緒,自主計算的意識較為薄弱,在自主計算中信心較弱,計算的速度較慢,或者為完成教師布置的計算任務,明知自己馬虎大意卻忽略檢驗環(huán)節(jié),其次一些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知識掌握不夠扎實,遇到復雜的計算問題,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計算靠猜想,還有一些計算內容具有開放性,但學生的計算方式較為單一,以上種種,應因材施教填補學生的認知空缺,促使學生在計算中節(jié)節(jié)攀升。
一、計算中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
1.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是小學生在計算中問題重復出現的主要誘因,一些學生以慣性思維模式對待同樣的計算問題,即使出現了錯誤也很少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對,教師對于學生的錯誤沒有及時指正,致使學生的錯誤點累積,已經難以產生新鮮的思路,造成認知的偏差。
2.感知粗略
計算需要進行精密的思考,但一些想粗心大意,這也是小學生在計算中的通病,數學中的一些計算題有題意不明確,題意隱藏的情況,而學生在計算中并沒有細致的觀察,計算中僅看到表面呈現的計算問題,缺乏深入的思考,造成漏算或者看錯。
3.情緒不穩(wěn)
計算題是計時考核的,一些學生在計算中單純的求速度,也就直接越過了計算后的演算過程,計算中疏忽大意,寫錯數字等,加上心理狀態(tài)不佳,在計算過程中較為膩煩,并沒有集中注意力,計算能力停滯不前。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1.導入計算技巧
不同的計算問題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與技巧,但學生難以自主摸索,掌握計算的有效方式,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提出創(chuàng)新思維在課堂上分享,各自將計算的方式闡述出來,然后進行歸納整合,了解不同情況下,采取哪些計算方式能夠又快又準的完成計算,同時還能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發(fā)揮優(yōu)勢形成內心的滿足。例如計算5*(3+5+7)=?時,學生習慣性從左至右的順序進行加法運算,但有的學生提出3+7剛好湊成10,這樣在+5就容易的多了,相較于8+7需要進位,錯誤的產生率較低,這些運算形式契合學生的理解范疇,學生在鼓勵下,聯想到了更多的創(chuàng)意想法,在計算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數字的趣味,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讓學生熟記計算的要求,例如有括號先算括號里,沒有括號先算乘除,這些都是需要牢記的。
2. 構建良性的計算競爭
計算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出現錯誤不要緊,關鍵是學生不敢計算,在出現 錯誤后內心較為焦慮,不愿意進行計算,教師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在計算中鼓勵學生養(yǎng)成長期的計算鍛煉習慣,準備計算練習本,不去死板的規(guī)定學生計算到哪一頁,選取計算組長來代替教師檢驗學生的計算鍛煉情況,并與教師溝通反饋,計算組長對同組或者其他組成員的計算進度了解后,可對一些滯后的學生說:“某某都算到第x頁了……”,學生自然會產生一種落于人后的緊張感,積極的參與計算,潛移默化形成良性的計算競爭之風。
3.強化口算
計算較為枯燥,學生難以堅持也是可以理解的,教師可在計算中穿插口算,在數學的課前5分鐘進行口算演練,可在計算中舉行活動,進行計算搶答,出示較為復雜的計算題,以小組為單位搶答計算結果計分數,學生的計算熱情較高。
4.筆算
利用每周十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筆算是計算的關鍵,如在計算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和簡算,這部分一內容是學生們特別容易出錯的,稍微不細心,就有可能打錯一個小數點、少寫或多寫一個零等等這些錯誤。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班里開展利用隔天一次的專項計算比賽訓練學生的筆算能力。訓練時間為半小時,訓練任務是完成3道筆算題,3道簡算題。學生們在規(guī)定的半小時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對,累積五次,將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
5.培養(yǎng)學生打草稿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歡打草稿,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布置了計算題,有的同學直接口算,有的在書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針對這一情況,要求學生準備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地會養(yǎng)成這一良好習慣。
6.培養(yǎng)學生檢查習慣
計算的檢查方法是: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答案,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想。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tài)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躁、冷靜思考、細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細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guī)范,方法合理。
7.書寫習慣
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書寫不規(guī)范也是計算出現錯誤的一個常見原因。學生在計算時,有時因為字跡潦草分辨不清而誤看,如:6和0、3和8;有的擦擦寫寫,寫寫擦擦,模糊不清;有的豎式書寫不規(guī)范,數位不對齊等等,都可能使計算出現錯誤。因此,在教學中,要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guī)范,要督促學生把數字寫端正,寫清楚。
三、結束語
總之,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提高與發(fā)展,依賴于學生計算思路的清晰、條理與計算方法的合理、靈活,依賴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認知水平的不斷發(fā)展,要在面向全體的前提下,關注個體的不同發(fā)展,做到既要注重個性化學習優(yōu)勢的發(fā)揮,又要體現統(tǒng)一的訓練意志,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立榮.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J]. 學周刊, 2016(8):199-199.
[2]唐玉瓊.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09, 6(9):160-160.
[3]周文嵐.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J]. 教育文摘版, 2016(9):00167-00167.
[4]馬春林.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J]. 教育, 2016(10):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