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已經讓當今社會進入自媒體時代,微課成為一種重要的自主學 習方式。針對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課程資源少、實施難度大、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研究 將微課引入小學教學綜合實踐中,探討其應用方式和優缺點,以期更好的促進我國綜合實踐活動乃至素質教育的發 展。
關鍵詞:微課;綜合實踐活動;小學
傳統小學教育注重知識傳授,以成績為衡量標 準,但是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卻很難適應用人單位 的需求,科學文化知識難以用于實踐是其主要原因。 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國教育改革中制定和實施的一種 新課程形態,能夠更好的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 踐能力,激發學習的主動性。但是小學綜合實踐活 動實施以來也出現了課程資源少、實施困難等問題。 與此同時,微課正在以其獨特的優勢吸引了廣大教 育者的關注。微課在內容上一般是針對某一個具體 的問題,以微短的視頻來教授的一種授課形式,許 多一線教育者紛紛加入微課行列,制作了大量的優 質微課資源。因此將微課引入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中,不僅能解決課程資源少、實施困難的問題,還 能夠更好的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研究微課在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1、課程資源開發單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與普通的教學不一樣,而且其課程的時間和空間也是不像普通課程的教學那 么具有固定性,它的教學空間和時間是比較開放與靈活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不是來源于書本上的 知識內容,而是切實與學生本身存在很大聯系的。而大部分的學校老師基本上沒有這方面經驗和資源,這樣一來使得綜合活動實踐課程的實施原則遭到違背,課程也只能從校內的重復不知多少遍的事情上著手,使得該課程比較單一化、固定化。
2、教師實施較為困難:綜合實踐課程對于教師的組織、引導能力有著 更高的要求,但是實際情況是不僅小學老師本身的素質參差不齊,而且許多老師對綜合實踐課程本身 都沒有必要的深入了解,難以擔當教育實踐活動的引導者角色。而且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年齡偏小,這種能力素質和認知的不足,就會使得教育過程中難以出現一些意外情況。
3、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不夠了解:作為近年來才逐步增加的課程,許多家長對綜 合實踐課程并不了解,也自然談不上多關注和支持。而綜合實踐活動本身需要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自 身學到的知識更好的運用到生活中,比如需要課下 自己搜集相關資料等。家長的這種不了解、不支持 成為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阻力。
二、微課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
微課可以很好的解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課 程資源開發單一、教師實施較為困難、家長不了解不支持問題,有效降低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難度、學習難度,更好的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形成和積累更多的優質資源。
1、嵌入課程,降低學習難度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偏小,老師在講解時往往無 法快速記住全部內容,自己在動手實踐的時候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老師可以將 微課引入到教育當中,將那些需要學生重點掌握或者較難理解的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學生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暫停、可以重復觀看、講解。比如老 師帶領學生制作電子小報,就可以將文字錄入、表格制作等內容用微課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形成一段一段的簡單的小視頻,每個視頻都非常詳盡,學 生可以很方便的慢慢研究與學習,一直到自己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的完成一個電子小報。實際上微課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不僅僅局限于老師的課堂教育,更不是要取代老師的講解,而只是要嵌入到課堂當中,將完整的一節課的內容,安裝重難點進行分類和深度解析,留給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 情況進行研究學習的機會。另外,老師還可以進一 步發揮微課的特點,將作業等也融入到微課本身的開發過程當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在家上網的方式,尋找更多的相關優質微課資源進行學習,甚至是和老師一起準備微課課件材料等。
2、引領實踐,更好的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下,往往一開始老師就要大量灌輸知識,其實這樣很難讓學生長久的保持注意力,尤其是本身就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很容易產生 疲倦甚至是反感。往往剛上課時,學生興致很高、注意力也高度集中。但是這種被動的學習時間一長就必然導致狀態變化。使用微課程可以將整個綜合實踐活動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學生可以學習一段,然后實踐一段,沒有完全弄明白的,可以反過頭來再學習、再實踐,這種反復的過程中學生也就掌握了其中的重難點,達到了老師預先設定的教學目的。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發現,有利于養成獨立思考、自己動手實踐的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要根據 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加以引導,引導他們確立一個 合理的學習目標,并能夠將這個目標結合本次活動 轉換為一個個小目標,然后激勵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動手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逐漸完成設定的大目標。這樣學生不僅有著更高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還能夠產生享受成功的喜悅,進而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
3、因材施教,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要求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要求和方法,理論上老師的教育應該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但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往往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在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老師往往難以兼顧到全部學生,使用微課 就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微課的一個顯著特點 就是可以層層深入,盡管微課通常時間都比較短,一般只有幾分鐘,但卻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求。比如老師在組織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時,可以只強調和講解一些通用的、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問題,而將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實踐活動以微課的形 式進行教育,且這種微課也是按難度呈現階梯型排 列下來。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自我探索與研究,真正掌握一個內容再學習下一個內容,不僅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力。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任何教育領域都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一個優秀的老師就必須能夠在教育引導過程中促使更多的學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學習方式方法,微課的引入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性,更多 的時間和空間。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微時代。這對教育和學習領域提出了新挑戰,同時這也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則是教育改革規定新開設的課程,盡管具有能夠更好的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優點,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認同,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資源少、難度大、課程難以評價等問題。因此要加大微課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應用的研究,努力學習現在的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微視頻等自媒體學習方式,進一步探索微課在綜合實 踐活動中的更好應用方式,努力提高小學綜合實踐 活動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郭元祥 .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 北京 : 首都師范 大學出版社,2012.0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