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郴州地區為例分析我國農村物流的現狀,找出目前農村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規模化運輸與分散種植的矛盾,農產品時效性與物流成本的矛盾,食品安全與食用便捷的矛盾。并提出通過農產品規模化生產、建立農村物流進入壁壘、增加農產品綠色通道受益品種、規范農產品的檢驗檢疫程序等方法來提升農村物流服務水平。
關鍵詞:農村物流;現狀;原因
農村物流是指與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及其經濟活動相關的物質流動過程中各種功能活動的總稱,它包括農業生產資料及工業品下鄉也包括農產品進城。“十三五”實施以來,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加大了對三農的投入,而且出臺很多政策以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村發展,目的就是要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解決一些三農發展中的痼疾。然而目前農村農產品流通體系存在一些問題,同樣農村生產生活中所需工業產品的流通同樣不容樂觀。當前的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體系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探索一條釋放農村市場潛力的途徑已經成為學術界的重要議題。
一、農村物流現狀
通過對郴州地區農村物流調研發現,農村物流在近年發展迅速,大量的資本投入到農村流通市場,郴州郵政、輝達物流等老牌物流企業逐年擴大農村市場業務,淘寶、京東也不甘落后,幾家大的快遞公司也在農村建立站點。但多次調查發現與市場期望盛況空前背道而馳的是市場反響遠遠達不到預期,多個鄉鎮農村淘寶處于停擺甚至關業情況,各試驗縣城及農村下鄉工業品數量遠大于返城農產品數量,返程車輛空載現象十分嚴重。運輸個體或企業對于開發農村市場出現消極失望情況。
1、物流網點健全、物流市場增速
截止2017年底,郴州地區的物流及郵政網點的建設迅速,已經基本完成對所有鄉鎮和大部分行政村的覆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7680.8億元,同比增長12.9%。物流服務的滿意度是逐年提高。農村居民也能獲得快捷的物流服務,農村居民足不出戶可以購買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工業品。
2、雙向物流量嚴重不對等
數據顯示2017年,郴州地區農產品物流總額 740億,占比9.8%;工業品物流總額6940億,占比91.2%;可見農產品的物流總額遠小于工業品,如以農村物流量估算,10臺運輸工業品下鄉的車輛在返城時將會有9臺是空車返回。下鄉產品物流量與進城產品物流量的不對等增加了運輸成本,嚴重影響物流企業運作的積極性,危害到農村物流的長遠發展。
3、農產品的特殊性質影響物流效率
農產品在包裝、裝卸、運輸等基本物流功能方面與工業品不同,如果按工業品的要求進行操作,必然會導致產品損壞。而用農產品的包裝去操作,增加成本是成倍甚至數倍。例如從農村郵寄工業品走物流10元以內的運輸費用,但農產品是一只1KG的土雞,包裝需要用冰袋、泡沫盒,還必須選用快遞,物流成本就要35元,運輸費用翻了3倍。
4、農產品運輸及銷售潛在風險高
根據我國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關于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享受綠色通道政策的農產品運輸受到不少條件的制約,應運輸屬于規定的鮮活農產品,車上裝的鮮活農產品,必須占所有貨物重量或車廂容積的80%,這對于產地分散、需求量小的農產品而言,是很難滿足要求。
同樣,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從事農產品收購的單位或者個人銷售的農產品,按照規定應當包裝或者附加標識的,須經包裝或者附加標識后方可銷售。目前許多個體農戶的經營行為是不合法的。購買者也有食用風險。
二、主要的矛盾
造成目前農產品銷售和運輸困擾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幾個矛盾是產生問題的原因。
1、規模化運輸與分散種植的矛盾
郴州地區屬于丘陵地區,沒有大規模農產品種植的地理條件,產地分散,而需求地也分散。這樣農產品多屬小批量運輸,給農產品返城物流帶來較大的空載難題,而物流最忌諱的就是小批量運輸,只有成規模才能降低成本。同樣,從全國范圍看,即使是有大規模農業生產存在,但農產品消費地又是分散的。規模化運輸的需要與分散種植的需求及分散消費的需求就成了制約農村物流發展的主要矛盾。
2、農產品時效性與物流成本的矛盾
農產品具有易腐爛性,超過了一定的時間限制,它會失去原有的味道,甚至變壞了而不能食用。這個自然屬性對其運輸、包裝、加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農產品物流風險。時間對于農產品物流很關鍵,而節約時間就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農產品具有季節性特征,產品在豐收時產量大,需求量卻是逐漸釋放,要增加農產品的時間價值,就要投入高成本的倉儲設備,這樣又增加了物流的成本。
3、食品安全與食用便捷的矛盾
因為農產品關系到廣大人民的生命安全,農產品的檢測要求嚴格。但在流通過程中嚴格的多次檢驗,延長了流通時間,會影響消費者獲取的便捷。另一方面,個體經營者往往不會自覺對產品送驗,而監管部門又沒辦法進行全面的監管,對消費者的食用安全造成隱患。
三、思考的對策
通過分析郴州地區農村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了實現十九大關于三農的遠景目標,盡快解決“三農問題”,農村物流的改善迫在眉梢,要使農村生產的農產品盡快地運出去,也要讓城市的消費者能夠以合理的價格,方便地買到所需的農產品,讓整個社會農村物流達到運量平衡,應當立足于農產品進城這個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不但要研究農產品、農產品市場、農產品消費者、還需研究新技術新工藝,以達到能讓各物流環節有效銜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物流成本和費用,促進物流業在農村市場快速積極的發展。
1、促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
千百年來,我國農村農產品生產都是以分散化、小型化為主,每一處村莊的出產都是品種多,數量少,這樣很容易就導致農村運輸的不飽合,再加上農產品在運輸、儲存等環節上高達25%-30%的損失率,農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這就需要政策進行引導,對農業生產進行改革,進一步提高農村市場化水平,進一步細化農村專業化分工。首先要做的是對各地農業資源的調查、整合,接著運用政策引導農村土地流轉,讓專業的人士集中足夠規模的資源進行農產品生產加工,通過規模化生產達到降低物流成本目的。一個村土地有用于耕種糧食、有用于種花卉、有種烤煙,不如根據市場需求集中進行單一作物的生產降低的物流成本明顯。
2、建立農村物流進入壁壘
農村有廣闊的天地,農村物流需求巨大,但它的運作受到很多的限制,難度大、要求高。就需要吸引包括私營、股份制等多種所有制成分的物流企業共同滿足農村物流市場的需要。但是分散的農村需求也讓大量的進入農村物流市場的企業無法獲取足夠的利益,政府可以通過制定一些法律,規范農村物流的發展。通過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通過稅收減免的手段,引導有實力的物流企業更好地為我國農產品物流服務。同時也運用各種政策手段限制不符合要求的物流企業進入農村物流市場。這樣以保證進入農村物流市場的企業處于良性發展競爭的環境中,而不是一種惡性競爭。
3、增加農產品綠色通道受益品種
根據國家規定,要進一步增加享受綠色通道的鮮活農產品品種,落實免收車輛通行費等相關政策。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整車合法裝載”的認定程序和方法,可通過生產地認證、數字透視成像等檢測手段來提高合法運輸車輛的通行效率。同時建議考慮對《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與其他非農產品混裝的情況,按實際比例免除部分通行費用,以提高農產品在流轉過程中的裝卸靈活性。與此同時,也要加大檢查力度,打擊假冒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騙逃通行費的違法行為,確保道路運輸行業公平競爭和運輸市場秩序穩定。
4、規范農產品的檢驗檢疫
分散生產讓農產品的檢驗成為農村物流健康的一大瓶頸,農戶自家地的作物拿到市場進行銷售,從沒想過要進行檢驗,圈養的土雞帶給城里的親友可沒想過檢驗,當發現農產品有問題時已經為時已晚。同樣消費者也沒有考慮過檢驗及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的食用農產品進入流通環節后的質量安全監管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農產品在生產環節的質量安全由農業主管部門監管。食品藥監部門和農業主管部門應對農產品進行分類協調,按分類的品種進行農產品安全的監管,對大規模集中銷售的產品由食藥監負責,而零散銷售為主的農產品則應在大規模生產的前提下,由農業主管部門通過定期抽查的方式保證農產品的生產安全。
5、技術運用,提升需求者的購買體驗
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為小批量的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機會,也為集零擔為整車運輸創造了條件。在現代技術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等實現農產品的宣傳、銷售、流通,加快農產品流通標準化,實現農產品流通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在構想中以互聯網為依托,建立農產品信息和交易平臺,物流企業通過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對車輛配載、行駛線路進行合理規劃,同時通過增設農村物流網點,讓農村物流形成一體化,促進農村物流產業與生產和消費緊密結合。期待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扶持物流企業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方向轉型,同時向下延伸和拓寬服務范圍,來帶動農村物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柏冬梅,邵萬清.互聯網時代下電子商務與農村物流的協同發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6(6):15-18
[2]上官緒明.中原經濟區農村物流系統雙向流通優化模式及對策[J]湖北農科技2012(9)39-45
[3]鄭貴華 黃婉琳.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村物流配送問題及對策[J]經濟論壇2016(02)103-106
作者簡介:顏威,男,湖南郴州人,1977年9月生,講師、工程碩士,主要從事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和職業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