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胤升 王蕊靜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注重親身體驗與實踐,能在最大范圍內鍛煉孩子們各項能力,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作為強調跨學科整合,基于體驗和實踐,通過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為未來做準備的教育范式,steam教育也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了一種新角度,二者融合會碰撞出別樣火花。steam教育環境下綜合實踐課程的大步前進,勢在必行!
關鍵詞:steam;綜合實踐;課程
一、綜合實踐課堂融入校園 創設成長的舞臺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植于生活、來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的課程,因此活動主題的設計,應密切聯系實際,讓學生走出課堂,搜集素材,實踐探索,合作交流,總結分析。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社會意識,責任意識,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表現能力。
二、steam教育與綜合實踐課程的碰撞
作為一種跨學科整合的教育模式,STEAM倡導將各個領域的知識通過綜合的課程結合起來,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讓學生在綜合的環境中學習。STEAM的課堂常常是基于真實問題解決的探究學習、基于設計的學習,它強調學生在看似雜亂無章的學習情境中發展設計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簡言之,STEAM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的創意設計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一)轉變學習方式,發展核心素養。面對21世紀的挑戰,核心素養重要性的優先選項有創新能力、信息素養、合作能力、社會責任、交流技能等。STEAM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大數據下,更好的培育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尤其跨越學科界限、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教師培養,率先更新觀念。任何一項教學離不開教師(學校或社會)的指導,STEAM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需要具備學科綜合能力的教師。不論是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實踐,還是認同課程價值、有學習新技術的愿望和實操水平,都需要作為指導者的教師具有專業知識、研發能力、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利用通識培訓和實戰鍛煉,組建專門的“學習共同體”、“教師小隊”,幫助教師形成整體的教學觀。
(三)整合多方資源,注重過程評價。一方面,我們需要注重建設與課程相適應的學習環境,創造充滿活力的探索空間;另一方面,作為綜合性課程,STEAM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宜采用筆試之類的傳統評價方式,而應該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鑒賞,進而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steam愿景下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幸福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我校教師們仔細研讀了多本教材教參,閱讀并學習了大量文獻,經過穩扎穩打的教研摸索,在教學的磨礪與跟進中初步形成了“幸福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及評價體系。
(一)整合多元課程目標。學校整合了品德、手工、勞技等相關內容目標,充分體現綜合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創造性等校本特色,突出核心價值,即創造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課程建構定位為知識的重構與創建,而非知識的積累與再現。課程目標涵蓋多元能力,如創意思考能力、動手制作能力、表達能力等。根據年段特征,學校將課程目標體系細化為低、中、高三個階段。主要培養觀察力、表達力、規則意識和創意想象。中階段主要培養邏輯推理、動手實踐、創意表達、表演力等。高階段則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研究、創意呈現、審美評價、策劃管理等能力。
(二)設置融合性的學習內容。每學期圍繞手工、綜合性學習、勞技、思維訓練等,通過對比、甄選、糅合、刪補、改編,轉變為融合的主題單元,每個主題下有系列綜合性實踐活動。例如,四年級主題單元《感恩母親節》,其中融合了品德與社會中“學會合作”“當意見不一致時”等主題內容,同時融合小組團隊合作、組建小隊等。如:采訪校長、制作邀請函、購買母親節康乃馨、布置會場等。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實踐,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建立小組項目學習模式。課程實施過程中,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技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建了小組項目學習的模式,每個學期,將全班學生分成固定的綜合小組,在制作方案和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學生結合組員的興趣特點,集思廣益,擬定解題方案、所需材料、角色分工等。項目的“產品”,可以是一件作品(如一個建筑模型),也可以是調查報告(如情緒研究之關于家長報培優班的反響),還可以是情景劇表演(如無聲電影)等。最后,各小組展示并介紹自己的產品。在項目學習中,學生收獲了許多超越知識本身的東西,并且在調查、收集、整理資料過程中逐漸形成科學探究和批判性思維的習慣。
STEAM教育可以很好地將獨立學科的“井”連成一片汪洋。在融合性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者收獲的是知識的架構,是創新與實踐過程中與人交流、與個人經驗對話、與問題本身探討、與方案抉擇的參與感與成就感。STEAM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融合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提供多種學習的可能,對培養未來全方位的人才具有一定意義,需要更多的實踐者發揚工匠精神,讓夢想照進現實。
參考文獻:
[1]王娟,吳永和.“互聯網+”時代STEAM教育應用的反思與創新路徑[J].遠程教育雜志,2016(2):90-97.
[2]薄麗娜.STEAM教育理念下中小學創客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