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
摘 要:現代教學理念強調有效教學,指在教師指導下構建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全面體現課程目標,注重單位時間學習效益,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過程。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上的有效學習時間決定課堂教學的效率。英語學習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教師必須調動、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向著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發展”靠攏。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學習更自主,合作更積極,成了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課堂
一、探究“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不盡如人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未能真正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聽眾。它忽視了作為獨立的且處于不同狀態的師生個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和潛能,忽視了作為共同活動體的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多邊、多層的交互作用,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自身發展的主體。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是指通過教師的正確科學、合理有效地指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相互間合作學習,并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研究,從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學習品質,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尤其是培養創新人格和創新性學習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是美國在20 世紀七十年代首先倡導并實施的。它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策略,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共同努力完成各種教學任務。它強調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主體。在教學評價上,它強調將常規的參照評價改為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記分改成按小組記分,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探究學習既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他主的,既可能是個體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見,真正有效的學習方式應該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恰當組合,至于如何組合,則要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
二、初試“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
基于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了解,在高中教學中嘗試進行了具體如下做法:以人教版選修七Unit 3 Under the sea-Reading課為例說明。
(一)首先將全班同學分組。教師依據基本均等的原則組建小組。小組宜小,4—6人為一組,均由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最好是中等2—4人,優差各1人)。各小組設有主持人(主持小組討論)、記錄員(簡單記錄每位發言人的講話要點)和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報告)。讓小組成員面對面坐,而不是面對黑板,這樣利于小組討論。
(二)自主學習、收集信息階段。讓學生自學生詞,收集與海洋生物,鯨魚相關的詞匯和句型。跟讀錄音,完成聽力練習以及通過pair work初步掌握該單元功能性語言。
(三)合作、探究學習階段。該階段以任務型教學為主,明確任務,以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首先,以Go Fishing!為主題,精心設計了Coles Play這個活動任務,然后把活動過程交給學生,由學生自由組合,自行分工合作,寫句子和分享釣魚、捕魚心得等交流活動。組內成員采取輪流發言形式,談論自己實現夢想的計劃,并評選出最佳計劃。每個組內有一個小組長,其職責就是督促每個組員發言,并記錄下組內的討論內容,以便在組際交流時能提出各自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巡視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給予必要的幫助。
(四)反饋評價及總結反思階段。這個階段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讓學生通過對話,即興演講、舞臺劇等形式實際運用所學句型,不僅對學習結果進行了反饋,也培養了能力。師生共同評價小組活動、反思總結,評選出“最佳小組”、“最佳創意”以及“最佳作品”。
課后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學生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實際意義的話題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創造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條件和機會,促進了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反思“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模式
(一)課堂活躍,參與度高,全班同學投入到課堂的各個環節。在自主學習階段,盡力熟悉并掌握新詞匯和課文,獨立完成或基本完成學案。在稍后的討論環節中,小組內部分享各自的答案,并在成績較好的同學間展開談論,學案完成較差的同學也學到了不懂的知識。展示和評價環節最能體現小組的凝聚力,大家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化,影響知識輸入。在一些課堂上,教師為了追求小組合作這一學習形式,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仔細設計,任務難易程度掌握不充分,活動時間也沒有保證,雖然課堂氣氛表面很活躍,很熱鬧,其實思維含金量很低。對合作結果評價的重視,讓過程顯得倉促急躁,忽視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同時在小組活動時,教師易忽視學習上的“弱勢群體”。這部分學生內向自卑,基礎薄弱,想參與活動又力不從心,缺乏平等的交流與溝通,更多的時候他們是聽眾或觀眾。
在新課標提高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這一教改背景下,每位教師都面臨著“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更適合于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效果”這一關鍵問題。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教,全面發展”的有效教學理念,并使行為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化,從而推進英語課程的改革,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易樂權.對高中英語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分析及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
[2]張美紅.對高中英語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分析及探討[J].學周刊,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