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順
摘 要:“磨課”是最近出現的一個新名詞,一堂讓學生大有收獲的好課是“磨”出來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解題錘煉、琢磨,努力形成解題技能和解題的教學策略。文章從這個角度出發進行研究,以期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效;高考數學;“磨題”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很多教師總感覺高三的數學復習時間緊,任務重。怎樣破解這個難題呢?其解決的方法就是提高課堂的效率,而提高數學復習課效率應從磨題開始。學生在高三的數學復習中離不開做題,而市場上的復習資料和試卷習題眾多,良莠不齊,因此,高三老師選擇編制適合學生又符合高考要求的題目就顯得格外重要。也就是教師要在題海中精心選擇好的試題、習題,并經過反復“打磨”后成為學生的習題或課堂的例題,通過磨題讓學生做好題、會做題。這不僅有利于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正所謂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工。縱觀歷年高考數學試卷,不難發現,很多高考試題源于課本原有例題、習題的改編、變形,還有很多高考題源于經典數學題或往年高考的改編,這也是我們“磨題”的兩個主要方向,筆者就以函數模塊舉例說明,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題源:【人教A版高中課標實驗教材數學選修2-2第32頁習題B組第1題(4)】
利用函數的單調性,證明下列不等式,并通過函數圖像直觀驗證。
(4)lnx﹤x﹤ex,x﹥0。
變式1,(2018年福建泉州市質檢卷文科第9題)
已知圖像


啟示:雙動點問題力求向單動點問題轉化,這是基本思路。觀察并發現兩函數的特性,根據它們互為反函數的圖像特性,把所求的點點距離轉化為點線距離,構造函數求解。觀察、分析、轉化,這就是考查能力。利用圖形的對稱性將問題轉化為解析幾何問題,從而形成解題方法,從數到形的轉化,將一類知識遷移到另一類知識情境中創造性解決,這就是創新能力,就是學科素養。
變式1,弱化:設點P在曲線y=ex上,點Q在曲線y=lnx上,則∣PQ∣的最小值為(? ?)。

以一道高考題為源,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解題錘煉、琢磨,反復推敲、拓展延伸很多題目,其知識本質和思想方法是一樣的。我們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學會為根本,所以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合適的題目,學生水平較低的,可以將題目弱化些,但其數學思想方法并沒有變化;學生水平較高的,可將題目深化,以提高優生的綜合能力。
磨題是提高高三數學復習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磨題讓學生做好題,會做題,不僅是對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1]教育部考試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王淼生.數學百題精彩千解[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光明.重視數學教學效率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數學教學效率論”課題簡介[J].數學教育學報,2005(3):43-46.
[4]黃毅英,許世紅.數學教學內容知識——結構特征與研發舉例[J].數學教育學報,200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