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良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以理解為基礎,并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著名教育家米山國藏曾說過:“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在進入社會后幾乎沒有什么機會應用,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銘刻于頭腦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會隨時發(fā)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身。”總結長期的教學工作經驗,也深刻體會到:在計算教學特別是在分數除法計算教學中,教師應設計有效的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真正掌握算法,為后續(xù)運算技能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才會不斷提高。
關鍵詞:分數計算;數學思想方法;掌握算法
分數除法的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數與運算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主要內容包括“分數除以整數、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分數”三種類型。教材的編寫,是經過循序漸進的教學后將算法統(tǒng)一為“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算法的表述很簡潔,也很好記憶,對于不少高年級學生而言甚至課前就已經知曉。然而,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以理解為基礎,并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著名教育家米山國藏曾說過:“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在進入社會后幾乎沒有什么機會應用,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刻于頭腦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會隨時發(fā)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身。”本人總結自己長期的教學工作經驗,也深刻體會到:在計算教學特別是在分數除法計算教學中,教師應設計有效的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真正掌握算法,為后續(xù)運算技能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才會不斷提高。
一、把課堂交給學生
“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教學,教材編排是用折紙這種非常直觀的教學方法來進行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相對較少。可是對于“整數除以分數”和“分數除以分數”這些知識點,對農村小學生來說是非常抽象的計算教學內容。怎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從而更加明確算理、掌握算法呢?在剛開始的幾年教學中,以課本的情境圖為例,不少學生覺得非常抽象、很難理解。于是,近十多年來,本人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現狀,創(chuàng)設了以下這些情境進行教學,收獲頗豐。
(一)整數除以分數的教學
多么令人感動的想法呀,數學學習中重要的“轉化”思想,在學生解決分數除法計算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課堂上,本人自然很高興,在組織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的同時,對各個同學的方法進行了積極評價,其他學生也對他們獨特的見解報以熱烈的掌聲。
(二)分數除以分數的教學
二、筆者感悟
(一)教師應當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
計算教學中的“算法多樣化”,其實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課堂上,當教師放手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算法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算法,這些是學生已有的經驗、認知水平與認知風格都存在個體差異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教師與其片面地追求算法多樣化,不如鼓勵學生對算法的主動探索與發(fā)現。算法多樣化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不過是反映了探索算法的客觀過程,重要的是通過對多樣化算法“存異求同”的過程,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各種思維方法,達到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并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目的。在讓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一個組織者的角色,在適當的時候不忘肯定、表揚學生,讓學生永葆一顆積極、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心。
(二)分數的運算教學要密切聯系分數的意義
一直以來,“分數的意義”都是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眾多教師、學生都對分數有一種共識:分數既表示一種關系,又表示一個實際結果,這一認識也常在分數與百分數意義的對比中使用。分數自身的結構組成不同于自然數、小數(以往數的認識中一直采用的是位值制)。再加上分數自身又是一個“運作”的過程,這些對學生而言,理解起來都有不小的難度。“運作”主要是指將對分數的認識轉化為一個運算的過程,例如,上述課例中的時本身就是把1小時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列出算式就是1÷3×2,也就是1×。在分數除法的計算教學中(其實也包含著分數乘法及分數加減法),我們要與分數的意義緊密聯系(認識分數的意義,可成為分數計算的基礎),讓學生在運算的實踐中再次促進對分數意義的鞏固和深化。
(三)優(yōu)化教學過程,讓學生體驗各種算法
教育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理解算法的最好途徑是發(fā)現它,沒有什么比依靠自己的發(fā)現更令人信服,如果不給兒童必要的時間,如果算法是生硬地灌輸的,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一個糟糕的反應。”在上述課例中,教師對學生個性算法的尊重與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算法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算法的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應當在學生個性發(fā)言、教師點撥的基礎上,適當花一些時間讓更多的孩子親身嘗試、體驗各種各樣的算法。
總之,每一個數學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多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努力實踐新課程標準。只有這樣,師生的數學素養(yǎng)才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謝柳燕.經歷有痕的過程 感悟無痕的思想[J].小學數學教育,2017(4):2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