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必須要具備教學的藝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好課堂教學,才能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基于這樣的現(xiàn)實背景,文章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展開深入、細致的探討和分析,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定的依據(jù)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不僅僅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關系到能夠順利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尤其是隨著素質教育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學藝術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一、小學語文教學雪中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性
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中學小學語文課堂逐漸呈現(xiàn)出一些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所不具備的特征。而這些特征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知識儲備,同時必須教學的藝術。具體來說,在實際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之所以需要教學藝術,主要原因在于:
(1)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復雜性。對于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其顯著的特征之一就在于這種活動的復雜性,這與教學活動所面臨的主要對象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課堂教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包括諸多的要素與相互之間結成的各種聯(lián)系,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關系之一便是教室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我國目前的課堂教學活動來說,班級授課制依然是主要的課堂教學形式,學生數(shù)目之多,個性差異之大便注定了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復雜性。
可以說,正是由于這種復雜性的存在就決定了課堂教學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機械化和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充分發(fā)揮和展現(xiàn)自身教學藝術的場所。也就是說,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教案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來靈活、隨機進行課堂教學,有意識地關注課堂教學活動中各種不確定性的因素,并隨時準備運用合理的措施去妥善處理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才能為全面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2)小學生特殊的心智特點。小學階段可以說是學生身心成長的特殊階段,他們也逐漸呈現(xiàn)出與這一年齡階段相適應的心理特征,他們渴望在課堂上充分展現(xiàn)自我。有的時候為了獲取教師的認可和贊美,他們甚至會采取一些非常規(guī)的手段,諸如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給教師出難題等。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小學生注意力不能太久持續(xù)在同一事物上,因此,教師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教學藝術,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基于小學生這種較為特殊的心智特點,一線的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藝術。只有這樣,才能及時處理課堂上的各種突發(fā)情況,維持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進而有效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各項教學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xiàn)。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藝術分析
(1)處理教學失誤的教學藝術。課堂教學是一種極其復雜的行為。語文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即便教師在課堂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是難免為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食物。尤其是對于一些剛剛踏進課堂的年輕教師而言,這樣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事實上,出現(xiàn)了教學失誤并不可怕,關鍵是我們能夠隨機應變,及時作出處理。
(2)處理學生失當行為的教學藝術。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時期。因此,在小學期間,時常會有吵鬧、打架以及一些其它的惡作劇行為的發(fā)生。如果一旦出現(xiàn)上述情況,教師應該從容、鎮(zhèn)定,迅速、果斷地處理這些突發(fā)事件,從而保證正常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3)處理教學環(huán)境突變的教學藝術。教學環(huán)境突變是指外來干涉事件的發(fā)生導致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diào),它不是由學生引起的,而是由外界某些偶然因素的干擾引起的事件,對于這類事件的處理同樣需要運用教學藝術。
(4)處理學生意外回答的教學藝術。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現(xiàn)在的教師不僅正面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師提成的嚴峻挑戰(zhàn)與高層次要求,同時還會隨時遇到來自學生的“突然發(fā)問”,這與當代學生活躍的思維和開闊的視野有著很大的關系。當教師遇到這樣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時,不僅應該具有良好的知識修養(yǎng),而且還要具備靈活地運用知識、機智地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藝術的養(yǎng)成策略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教學藝術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xiàn)的事情。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1)進一步加強學習。對于教師來說,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包括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了,就可以更加從容、熟練地去展開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也就為教學藝術的養(yǎng)成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
(2)了解學生,走近學生。如何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可以說一直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焦點問題,也是我們一直積極著手要解決的難題。因此,對于教師來說,一定要了解學生,走近學生。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了解他們的實際知識儲備水平,進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活動。
(3)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手段。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一定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手段,尤其是教學評價的手段和方法。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采用的是終結性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僅不能全面、客觀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甚至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教師一定要不斷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變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科學評價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表現(xiàn)。
四、結語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學藝術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確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積極意義,但是教學藝術的培養(yǎng)也并非在短時間內(nèi)就能夠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不斷培養(yǎng)教學藝術,為順利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岑蕓.講究課堂教學藝術,成就精彩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8(05).
[2]孔麗敏.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淺談[J].學校管理,2018(01).
[3]曹自香.簡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藝術美[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02).
作者簡介:張婷,宕昌縣哈達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