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 要:“立足鄉土文化,開發校本課程”。近年來,我校依托深厚的淇水文化背景,在校本課程開發中不斷創新完善,迄今已經形成了涵蓋詩歌文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民俗文化、名勝古跡五部分的校本課程體系。以淇水文化為根基,通過編寫本教材使學生了解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淇水文化;校本課程;創新開發
淇河不僅是鶴壁人民的母親河,更是一條史河、詩河、文化河。源遠流長的淇水文化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更是鶴壁兒女尋根探源的精神家園。在淇水文化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背景下,初中文化教育、素質教育、人文歷史教育的開展要深挖淇水文化資源,從本土文化中探尋歷史與人文命脈,將淇水文化校本課程開發作為一項特色,在傳承發揚淇水文化的同時,促進學生熱愛家鄉、報效家鄉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一、深挖淇水文化特色,豐富校本課程內容
淇水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被詩人贊嘆吟詠,在《詩經》305篇作品中,就有39篇是關于淇水的,其中又有6篇直接涉及淇河。在《全唐詩》當中則有52首詩歌與淇水有關。深厚文化底蘊為淇水小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豐富資源。在我校校本課程開發中,第一章即針對古代詩歌中的淇水文化進行了集中展示,系統性帶學生領略不同歷史時期中的淇水詩情。
在詩歌選擇中以《詩經》中的《淇奧》為開篇,接下來是《氓》《竹竿》《泉水》三篇,其后根據歷史年代推進,分別收錄了唐、宋、明、清不同歷史時期關于淇水的詩歌。通過淇水詩歌文化的系統展示,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詩詞文化素養,領略淇水特有的詩情畫意和歷史文化底蘊。陶冶學生文化情操的同時,也有利于淇水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體現出淇水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特色。
二、詮釋淇水歷史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在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校本課程開發中,我校注重發掘“淇水名人”和“淇水大事”兩個重點環節,在“淇水名人”中收錄了古第一忠臣比干、殷紂王、衛康叔、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許穆夫人、中國古代第一軍校創辦人鬼谷子、中華儒商第一人子貢等淇水歷史名人。通過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著力培養學生對淇水歷史名人的認識,同時組織了以“如何正確評價殷紂王?”的辯論賽,通過辯論形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認識淇水歷史。
在“淇水大事”的歷史事件編寫中,則收錄了武丁中興、紂克東夷、紂王之治、白馬之戰、牟山斗爭、石林會議等從古到今的歷史大事,這些跨越千年的事件能夠體現出淇水的歷史變遷,同時還能使學生對淇水政治、歷史、社會的發展有更直觀、更生動的認識。通過歷史事件的學習討論,我校進一步組織了“講歷史小故事比賽”,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對淇水歷史的理解和認識,以此激發學生探究淇水歷史、了解淇水發展變遷的積極性,充分發掘淇水歷史的激勵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不同時期淇水社會文化的不同特色。
三、關注淇水民俗文化,領略不一樣的區域民俗
淇水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廣為人知的有泥咕咕、石林剪紙、浚縣石雕、舞龍、高蹺、腰鼓舞、花船以及淇水特產。這些貼近民生、帶著濃濃鄉土氣息的民俗文化被編寫進校本課程,能夠使學生對古老的淇水民族有更系統、更生動的認識。尤其是在當前網絡文化迅猛發展的環境下,淇水民俗文化的發掘與學習,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民俗認知體系。譬如在石林剪紙一課教學中,學生被線條優美、內容豐富的剪紙作品所吸引,紛紛自己嘗試制作剪紙作品,尤其是對剪紙作品內容的解讀,更是進一步帶領學生重溫的《紅樓夢》、《水滸傳》、《鬼谷子》等精彩片段,形成了民俗藝術與歷史文化、文學經典的有機融合。通過民俗文化的學習,我校進一步開展了“親近家鄉民俗文化”活動,帶領學生近距離的接觸淇水民俗文化,同時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參與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實踐當中。
四、領略淇水名勝古跡,讓鄉土文化扎根于學生心中
在我校淇水文化校本課程開發中,有針對淇水名勝古跡的單元內容,其中收入了河朔勝景大伾山、鬼谷仙境云夢山、女媧修真處古靈山、流芳百世摘心臺、飛檐凌空朝陽寺、北國漓江淇河風光等,這些風景秀麗的名勝古跡與歷史文化、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學生在領略這些風景名勝的同時,也認識了淇水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人杰地靈的生態資源。淇水號稱“北國漓江”,云夢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融合,古靈山則是“封神榜”故事的發生地……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讓這些山水名勝更有韻味,吸引著四方游客來訪,同時也讓淇水文化走出鶴壁,走向全國。
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淇水名勝古跡和人文歷史,我校在校本課程基礎上舉辦了“我來當一回小導游”活動,通過演講比賽和作文競賽兩種形式進行。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為游客介紹淇水特有的風景名勝和歷史典故,其中還會融合一些自己的旅游見聞、所思所想等。通過校本課程和周邊活動的開展,充分激發了學生熱愛淇水文化、傳承淇水文化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成效,促進了校本課程特色的不斷提升。
淇河文化背景下校本課程的開發,在于深度發掘淇水文化內涵,引領學生認識風采綽約的淇水文化,通過詩歌、歷史人物及事件、民俗、名勝古跡等多重內容的整合,幫助學生更清晰、更系統、更完整的了解淇水文化,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淇水的熱情,著力打造淇水文化校本課程這一特色教育名片。
參考文獻:
[1]王歡.從鄉土文化中挖掘小學美術教學資源[J].中華少年,2016(9).
[2]王軍霞.鄉土文化走進小學課堂的思考[J].科普童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