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宏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篩選出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篇目,供學生閱讀。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質。主要研究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并分析實際閱讀教學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應用研究
閱讀是人們日常學習活動之一,養成長期閱讀習慣,能夠提升自身的文化涵養,還能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促進閱讀教學的高效性,有利于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提升文化素質的同時,為更高年級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開闊小學生的視野。
一、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感
閱讀教學中包含識字、對字詞句的應用以及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等。通過合理的閱讀教學,能夠加大小學生的識字量,提升其文化品位和情感態度,從而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其中,閱讀中的朗讀,使小學生在自己誦讀,尋找語感的同時,還能傾聽其他伙伴的閱讀,對于文章的背誦和語感的養成是十分有利的。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將思維訓練和閱讀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出創新性人才,是現代教育的根本觀點。 通過閱讀教學,教師讓小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閱讀中,能夠為學生設置一個特定的情景,使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創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文人墨客的悲喜。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和思維創造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加善于認識事物的本質。
3.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閱讀教學中,文本的內容豐富多彩,有童話、小說、散文、國外文學甚至是一些充滿想象力的科幻作品。通過大量閱讀這些作品,小學生可以形成巨大的閱讀量,并應用到平時的實際交際中。同時,小學生的思維本身就天馬行空,能夠將文章中描繪的場景在腦海中想象出來,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也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閱讀教學的具體方法
1.選擇優秀文本,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只有對文本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更加鉆研其中,從而在提升語言交際能力的同時,促進自身文化素質的發展。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生感興趣的文章進行教學。同時,課文的選擇不能太難或是太簡單,難度適中,形式體裁多樣才符合學生的閱讀習慣。例如在講到散文的時候,最先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先畫出來,多讀幾遍或是向教師救助,直到消化理解為止。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其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可以朗讀也可以默讀,讓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以提升其閱讀興趣。在閱讀完成之后,可以讓幾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再進行補充,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散文的魅力。
2.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小學閱讀教學要讓學生提升語言文化和語感的同時,還需要使其具備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加深學生閱讀體驗的重要性,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方法,從而在無形之中讓學生體會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具體方法為:粗讀,讓學生先理解文章大意,掃清生僻字,記下文章中的要點和難點,發現問題并主動提出質疑;精讀,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體會其中優美的字詞句,以小見大,全面理解文章的隱身內涵。
3.拓展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教材和課外練習中的散文,有很多華麗的辭藻和優美的句式,試著讓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細讀和精讀,不僅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感和語言組織能力,同時還能為寫作打好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將閱讀和寫作訓練聯系起來,在閱讀完成之后,可以試著讓學生寫下閱讀感想,如讀書筆記、隨堂寫作等。教師挑選好的在全班面前展示,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建立自信心,從而使閱讀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可以讓學生針對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理解和背誦,并將其運用到寫作中,從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在實際的閱讀中,教師應該選擇優秀文本,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拓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提升學生語感的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文化內涵的養成,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麗.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揚州大學,2017.
[2]任麗艷.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7(4):89.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