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霞
摘 要:數學是小學課堂中的主科,也是較為抽象、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但是,數學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數字游戲,能夠擺脫傳統課堂的枯燥,讓學生提高興趣,在游戲中獲得數學樂趣。因此,在游戲性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游戲和自主學習之間的平衡,就是數學老師需要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實踐。
關鍵詞:游戲;小學數學;自主學習
一、游戲與小學數學的關系
數學是一門理性化思維較強的學科,其學習內容從數學運算到空間構造等,都需要非常強大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小學數學也是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初期基礎階段,也是最為重要的時刻。因此老師應該尋求各種方式,以求提高學生的能力,游戲無疑是最為合適的一種。數學科目所涉及的數字、符號都是非常具有游戲特征的內容,適合引入數學課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數獨、魔方、七巧板等都是可以運用到數學思維去解決的。這種多變性與趣味性能夠使學生在強烈的游戲氛圍中得到數學思維帶來的快感。因此,數學學習本質上就是與游戲互動、滲透的過程。
因此,游戲給數學課堂帶來的影響是積極而深遠的,在游戲中進行學習能夠充分活躍課堂的氣氛,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提高數學的學習效率,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空間構想能力和理性辯證能力。
二、利用游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
1.采用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游戲
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還未成熟,注意力也無法做到長時間的集中。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老師可以充分抓住這一特征,開展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這一課節時,引入西游記中唐僧四人經歷的磨難的游戲。可以進行如下的課堂設計。(1)課程目的: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有余數的除法。(2)情境設計:唐僧為得道高僧,經常成為各方爭搶的焦點,老師可以將西游記中的一個情境引入課堂,讓其被妖魔鬼怪所抓住,學生需要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將唐僧救出牢籠,重新踏上西天取經的征程。(3)具體內容:老師可以設置看守唐僧的人數,每一個關卡設置不同的人數,第一關,可以設置3的倍數,讓徒弟三人平均打敗,這樣也在游戲過程中復習了整除的概念,然后在第二關設置非3倍數的人數,這樣徒弟三人就無法做到平均分配任務,多余的人數由能力較強的大師兄去完成。通過這樣的游戲設計,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更加全面、具體學習到余除的概念,并學會如何去運用。在生活中碰到類似的環境,就會自主運用這一概念進行問題的解決。
2.益智類游戲,鞏固學習知識
在數學學習中,益智類游戲被運用得非常普遍和廣泛。例如在學習“圖形”的課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拿出都準備好的七巧板,那里面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圖形。老師可以對每個圖形先進行講解,然后準備一些較為簡單的拼成圖形,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如何運用手中的圖形完成老師所給出的任務。隨后逐步引導學生向更難的圖形發起挑戰。在圖形的認知與拼接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空間構造能力,讓學生了解到什么樣的圖形最終會組合成什么樣子。增加了數學的魅力,遇到圖形時,也會主動進行拼接,完成心目中的理想圖形。
3.通過游戲,樹立學生合作意識
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階段遇到問題時也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這種合作意識的樹立也可以通過游戲在數學教學中實現。例如,在數學加法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分發帶有數值的卡片,每個學生代表的數字不一樣,老師設置闖關的游戲,每個關卡填上一個數字,只有手中的數字大于等于關卡的數字才能通關。在第一關中設置0這個數字,那么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手中的卡片順利通過第一關,獨立完成任務。學生到達第二關時,可以設置5這個數字,那么有些學生可以單獨通關,有些學生就需要與其他同學相加才能超過5,那么有2的卡片就需要去尋找有3或者3以上數值的卡片去合作完成通關的任務。這樣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掌握加法的概念,同時也知道什么時候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什么時候需要與同學合作完成任務。既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又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
以上所述,充分說明了游戲在小數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為小學數學課堂帶來的積極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各類游戲,將數學知識與各種游戲進行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的空間構造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倩.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馮宇.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6):101-102.
[3]邢純晨.淺談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現代化,2016,3(21):286-28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