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凌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步階段,而語文是所有教程的基本功,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極大,如何有效教學語文成為廣大教師群體越發(fā)關注的問題。在小學古詩詞教授過程中,古詩詞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所有學科的學習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結合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具體實踐,從三個方面論述怎樣來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
小學時期教授學生學習古詩詞對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極為有益。但是這需要對他們進行不間斷的教學,只有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累計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始階段,經驗匱乏,又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古詩詞的學習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若在小學階段就對他們進行經典古詩詞背誦朗讀的引導,不但有益于經典文化傳承,還對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能力、感悟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增長有益,這些將使他們受用一生。
一、提高教學趣味性
小學生一般都對有趣味性的東西特別有興趣,想要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就應適當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加全神貫注于課堂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就能使其更加主動的學習,不僅能使其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更能使其意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使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詞時,可以告知學生廬山位于哪個地區(qū),有什么特點,景色有多美麗等等,讓學生想象其景色并產生代入感,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不僅古詩文本身,教師也應普及故事寫作背景,詩人性格特點等,在培養(yǎng)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拓寬了他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若教學長期枯燥乏味,則會使學生學習過于被動,長期如此會使學生興趣降低,使其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不端正,不利于學生學習與成長。
二、注重學生誦讀古詩文
去年很火的綜藝《中國詩詞大會》走紅了高中生武亦姝。詩詞大會綜藝節(jié)目的開展引發(fā)了國內學習中國詩詞的熱潮。武亦姝能成功就是因為能誦讀兩千多首詩詞。誦讀即朗讀成誦。因此,誦讀的第一個要素就是讀得響亮。如何讀得響亮呢?除高聲朗誦之外,還要注意兩個問題:(1)響亮不是歇斯底里地亂喊亂叫,用正常的音量讀出來就可以了,喊破喉嚨不是讀得響亮;(2)響亮不是裝腔作勢,讀得嗲聲嗲氣,讓人聽著不舒服。第二個要素就是讀得準確。可是怎么達到這樣的效果呢?你需要把字精準地讀出來,將詩里的感情讀出來。字詞準確只需要學生借助工具書,對詩詞進行正音正字。感情要讀得準確就需要學生理解詩詞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從作者的角度去把握詩詞中的情趣。比如《登鸛雀樓》這首詩詞表現(xiàn)了詩人遠大的抱負,體現(xiàn)了盛唐時代大家那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讀的時候需要讀出一種豪情萬丈的氣勢。“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嘗試用合時宜的腔調來朗讀,從而表達你對詩人及其詩詞中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除這兩個要素還要讀得有節(jié)奏。做到有節(jié)奏誦讀,需要注意讀到哪里該停下來,哪些是該重讀的地方。可見,誦讀不但要讀出其中優(yōu)美的韻律,還要眼耳口心并用,全心全意地進入詩文的情景里,通過誦讀古詩文感受詩文優(yōu)美的韻律,品味其中的意境。所以,詩詞教學要提高有效性,就必須用好誦讀這一大法寶。
三、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古詩詞是用凝練的語言而寫成的,其中要表現(xiàn)的形象、情感,要從簡短的幾句詩詞中表現(xiàn)出來。所以要學會運用聯(lián)想,通過對意象和意境理解,提升初步鑒賞詩詞的能力。
教師可以用聯(lián)想引發(fā)詩情。聯(lián)想是建立在我們實際生活基礎上的,我們的大腦運轉著,看到事物的一種形象,結合我們的之前的生活積累,進而衍生出一種新的情景和畫面。因此,兩種看似不相關聯(lián)的事物建立的聯(lián)系。比如,我們提到秋風掃落葉就想象到這是一種凄涼的場景。比如當我們教授《夜書所見》這首詩歌時,讓他們進行聯(lián)想:讀到此時詩人客居異鄉(xiāng)所見深秋景色,凄涼的畫面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為什么詩人會有這樣的情緒,此時我們要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去聯(lián)想;還有就是詩人回憶童年美好時刻,你又聯(lián)想到什么?學生一步一步地聯(lián)想,就能較為準確地理解詩歌。聯(lián)想對于詩歌的初步鑒賞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除了聯(lián)想,還有想象。詩歌若無想象,就不能叫做詩歌。
說到想象,你可以將它看成是你思維的魔法師,你看到一種事物,將其在腦海加工、組合、重裝,最后形成一種新的物象。這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思維活動。詩詞中的想象就是用學生自己的獨特見解,重新塑造詩中的形象、重新描繪詩中的畫面的一個心理過程。比如我們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讓學生運用合理的想象,動筆描繪出下面這幾個畫面:(1)香爐峰在日照、青山和藍天映襯下形成紫色云霞的畫面;(2)懸崖、峭壁和瀑布組合而成的畫面;(3)橫跨空中的銀河畫面。三幅經典的畫面浮現(xiàn)在腦海,構成了一幅香爐峰壯闊美景的優(yōu)美畫卷。三幅畫面呈現(xiàn)出一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香爐峰美景和氣勢磅礴的飛天瀑布,如此就可以讓他們對詩歌里面的情景、志趣和情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將聯(lián)想和想象兩種能力運用到語文教授的過程中,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總之,古詩文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古詩文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時間的積累過程。所以此文結合了小學生初學階段的教授情況,從提高教學趣味性、注重學生誦讀、提高學生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教師應在促使學生提升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教學,以使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東賢.淺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方法[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6(5).
[2]張偉.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2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