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瓊

[摘要]沒骨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種類,一直于工筆與寫意間游走,并隨當代設計理念快速發展和創新,當代沒骨畫在材料技法跟構成主義理念下畫面變得更自由放松,符合當代人釋放心靈壓力的需要,在觀賞間畫與人之間完成情緒的共鳴,因此構成主義設計理念的介入作為美學指導已改變傳統沒骨畫未曾來得及涉獵的審美實踐。
[關鍵詞]沒骨畫;設計觀念;構成主義;審美
一、沒骨畫的定義及源起
“沒骨”是中國畫技法的一種,其無須筆墨勾勒外形,直接以彩色描繪物象。自南朝梁張僧繇創沒骨法,這種直接以青綠重色畫山水被稱為“沒骨皴”,唐代楊昇習得張僧繇技法,也以“沒骨法”創作山水作品,沒骨花鳥畫記載始于五代后蜀黃荃,其花卉設色后細線幾乎被隱去,這種“沒骨花枝”開始流傳,北宋徐崇嗣在此基礎上大力鉆研,“沒骨圖”則更加發展完善,發展到清代,惲壽平承徐崇嗣以沒骨花卉聞名于世。此后嶺南居巢和居廉發展到“二居”的“撞水撞粉法”,上墨與水后,在畫面未干的情況下撞上水和粉色(白粉及礦物色),待畫面干后水色和墨形成一種浸化肌理并略帶立體的生動且富有變化的視覺效果,保持松動空靈下還能塑造堅實飽和感,最后以立粉、分染等技法調整畫面完成作品。
當代沒骨把“工”與“寫”的優勢完美結合在一起,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使得中西方的文化相互碰撞和影響的機會越來越多,當代沒骨畫吸取東西方繪畫語言的精華,形成新階段沒骨風格。畫面清新、飄逸,沒骨畫的新面貌是現當代的新理念以及內外交流的繪畫成果。
二、沒骨畫的種類、表現形式及美學意境
2.1沒骨分類法
從運用沒骨技法的徹底性角度,作品可分為半沒骨與純沒骨畫兩種,此為常用簡易概括式的分類方法。沒骨畫的分類亦可據其繪畫精致程度分為三大類:
A.沒骨畫工筆式。該形式沒骨畫風格偏工筆的細膩,追求唯美高雅的畫面效果,精致細微又工整和諧,著色上也是層層渲染加特效處理,呈現出無以復加的審美視覺。
B.沒骨畫寫意式。偏向揮灑意筆沒骨畫,呈現自然、洗練和高度概括的大氣凜然的視覺形象。
C.沒骨畫兼工帶寫式。兼工帶寫沒骨是將工筆和寫意技法合二為一,擁有微妙的工藝描寫和充滿放逸氣息的畫面效果。
2.2當代沒骨畫的具體表現形式
繪畫的美不僅僅是描繪自然,更是在表現內心的想法,借筆抒懷把一種精神境界的畫面呈現給觀者。
一、撞水疊錯雅淡式。圖形疊錯化將撞水漬痕肌進行處理,情調雅淡,大量淡墨與撞水的肌理表達斑駁陸離的視覺效果。
二、撞墨撞色明麗圖式。墨是中國畫的靈魂所在,與顏色在撞水中取得協調,色彩上強化對比,畫面效果熱烈活潑,穩重得體。
三、滿密布局。視覺飽滿的形式表現作品的感染力。
四、抽象構圖。抽象的韻律節奏里強化了某種內心感覺或視覺意象,現代又裝飾性極強。
五、從熟宣到生宣擴大紙媒的水墨色交融載體。常用的紙從熟宣到生宣的跨越,潑墨揮毫,毫無禁忌的色澤與墨韻交相輝映。
六、復合技法糅雜用。畫面創作中變通沒骨、勾填、點虱等多種方法,目的是達到審美極致。整體色調、氣韻的具象或抽象節奏猶在,方法已不拘沒骨,而現代結構感強烈,表現力足。
沒骨畫雖然一直都未在中國畫范疇內占主流,但發展至今清新而獨樹一幟,在注重韻味和意境的基礎上增加設計概念,及時引入構成主義的思路。意境對于國畫而言是一個妙不可言的境界,包含精、氣、神,貫穿于歷代國畫作品中,而構成思維能成就更好的沒骨作品。
三、當代沒骨畫中設計美學——構成理念的應用
3.1沒骨畫面的構成感
所謂構成,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的三大構成是設計美學基本造型概念,也是現代設計基本法則。將幾個以上的單元(不同的材質、形態)再重組新單元,按照美學規則在二維空間合成形態,平面構成包括概念元素、視覺元素和關系元素。概念是思維元素,視覺元素是把概念元素付諸畫面,從形狀、色彩、大小、方向、位置、肌理等方面加以體現的基本形象;有“正”有“負”形態的組織分布,亦可互相轉化在視覺構成中;形態之間又可以產生分離、接觸、復疊、透疊、減缺、聯合、重合、差疊等多種組織關系呈現在畫面中。
畫面構成有規律性骨格(即重復、近似、漸變、發射等骨格)和非規律性骨格(即密集、對比等骨格)。基本形與骨格的上述這些特性,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而構成千變萬化的構成畫面。
3.2當代沒骨畫之裝飾性色彩構成
裝飾性色彩構成是按照美學的形式法則及作者主觀的認識感受,對畫面使用的表現形式。其色彩設計體現出秩序化、單純化、平面化、意象化、夸張化等多種構成關系。
因顏料本身具有的獨特的質感美,使畫面的裝飾意味更為豐富多彩,不同明度和純度的色塊碰撞塑造出精準的裝飾畫面。裝飾材料的豐富性特質化也是沒骨畫美學效果加分的砝碼,例如金銀箔、鮑魚貝、丙烯金等多種材料的輔助。
作品1中強暖色調平面化的紅色調花卉熱烈自然,均可顯示出作者對裝飾性的色彩構成思考的過程。
作品2中黑白灰關系在明度與飽和度上經設計考慮,單純化高級灰色的介入使整體畫面意像躍然眼前,裝飾色彩成為另類當代沒骨風尚。
在《夢溪筆談》中關于沒骨畫是直接用色彩畫出描繪的物象基本裝飾性法則,而《西方美術史》中色和光的繪畫技法很直白記錄著例如點彩派修拉,印象派莫奈等繪畫均如此裝飾,沒骨畫極強色彩的裝飾性,對色彩的重視與西方繪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現代設計史》中構成主義將點線面的設計元素經過解構到重構的再設計再到裝飾巔峰的解讀,大小聚散、疊加交錯、矛盾空間的設計都將激發沒骨畫形式美爆發,令當代沒骨畫面更入當代藝術的審美視野。
作品3半沒骨作品運用了大小對比與疏密對比的構成骨骼,并且在色調上用了強對比色——黃藍大對比,使得畫面跳躍生動,飛行動態感一目了然。
作品4沒骨作品運用了非規律性骨格全幅沒骨法,重復及對比的構成骨骼凸顯出荷花視覺焦點,采用鄰近色調處理,淡雅清新又幽靜安定。立體構成的三維空間打破與塑造為沒骨畫增加諸多唯美夢幻的裝飾性效果。
四、結語
淡雅靜謐的心性空間是現世人們向往的境界,社會的高速運轉帶來的精神壓力需要釋放與減壓,沒骨畫以心靈建構畫面,將人文內涵與禪意世界于有形中見無形的筆墨方式表現出來,花鳥魚蟲、山水皆是通往光明減負世界的引導,都市文明尋求凈化人心的方式,繪畫藝術是美的藝術,積極傳遞美好和自在隨緣的畫面意象,不管是超越凡塵的情懷抑或高品幽雅的現世生活都是對美麗世界的向往與探求,用美學方式化解我們生活中疲乏無奈甚至厭倦孤憤感受,從中解脫釋然。
如如不動,安忍自在是生命的光明,也是終極追求。當代沒骨作品構成感新穎靈性,在自然物象的藝術中找到令心靈和諧的元素。因此以構成主義設計理念作美學的指導可以發展傳統沒骨畫未曾來得及研究的方向,構成設計帶來的形式美感是沒骨畫在當代中國繪畫藝術發展中的內在理念支持。(責任編輯:劉小紅)
參考文獻:
[1]陳藹.略論居巢、居廉撞水撞粉花烏畫藝術[J].美術教育研究,2016(04)
[2]王素柳.春林紅淺綠晴柔——明藍瑛“沒骨山水”研究[J].榮寶齋,2017(09)
[3]林若熹.撞技的局限與極致[J].美與時代(中),2016(09)
[4]崔旌濤.沒骨荷花[J].美術教育研究,2017(07)
[5]劉曦林.現代沒骨的游藝——裘緝木花鳥畫賞記[J].美術報,2011(03)
[6]當代沒骨花烏畫的風格探索[J].馬媛媛美術觀察,2016(03)
[7]劉啟揚.沒骨花烏畫的演變及其在當代的創新發展[J].藝術生活一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6(02)
[8]樊樺.淺談惲壽平對當代沒骨花鳥畫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5(06)
[9]郝孝飛.沒骨花鳥畫當代創作研究[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6(04)
[10]尹笛.淺談現代藝術設計與繪畫的關系.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