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晨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內容也較為抽象,很多學生對所學內容多停留在背誦層面上,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這導致該課程的德育功能被掩蓋。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將時政教學融入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時政教學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科技方面都有所涉及,開展時政教學能夠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外形勢,培養學生的科學價值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要精心選取適合的時政材料,注意時政材料和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機結合,并讓學生分小組提前搜集時政材料,為下一個課時做好準備。
關鍵詞:時政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9-0016-02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質,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內容也較為抽象,很多學生對所學內容多停留在背誦層面上,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這導致該課程的德育功能被掩蓋。該課程要求教師將學生培養成熱愛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將時政教學融入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是必要的,也是明智的。開展時政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外形勢,培養學生的科學價值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分析時政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重要性,探討將時政教學有效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具體策略。
一、時政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重要性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忽視時政教學。但無論是從日常教學還是考試角度來看,時事政治教學都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重要內容。時政教學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科技方面都有所涉及,能夠體現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與時代特征的統一。缺少時政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就失去鮮活的時代性,就會變成空洞的說教,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首先,時政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外形勢,培養學生的科學價值理念。初中生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心智發展尚不健全,而當今網絡科技發展迅猛,網上信息有時良莠不齊,部分學生容易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觀念的影響。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時政教學,通過社會典型案例的講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例如,在講授“網上交友新時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某博士被騙23萬元的新聞案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對實例進行剖析,分析網絡交往的特點、網絡交往的利與弊,并找出自身網絡交往存在的問題,明確是非善惡,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其次,時政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教師需要加強時政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時政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將時政教學有效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策略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課堂氣氛沉悶,導致很多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將時政教學融入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圍繞知識點的基本要點,精心選擇典型案例,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快速理解、領會所學知識。對一些學生關注度較高、理解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進行點評,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1.選取適合的時政材料
在開展時政教學過程中,時政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教師在選擇時政材料時,需要考慮時政材料的時間性和典型性,選擇符合教學內容的材料,并且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特點。此外,時政材料還要具備真實性、可靠性。國家發展規則、方針政策、實施戰略等方面的新聞,以及國家召開的重要會議、近年來經濟文化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造成重大影響的社會事件,都可以成為時政教學材料的選擇來源,以確保材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例如,在講授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一框“走進老師”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將“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這一時事政治材料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以臺山市評選出的“首屆最美鄉村教師”為案例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分析以下幾個問題:(1)教師身上有哪些不同風格?原因是什么?(2)他們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3)如何面對風格不同的教師?要通過正面的時政教學分析,消除學生對教師的一些誤解,并且鼓勵學生主動自覺地與教師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從而在學生心中種下尊師重道的種子。
2.注意時政材料和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機結合
道德與法治課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容易給學生的學習與理解帶來較大的困難,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地引入時政內容,找到時政內容的精準切入點,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時政教學內容的關注度。要通過引入時政材料,讓學生逐漸掌握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而學生通過對時政材料的學習,能夠更加了解社會生活,提高認知深度,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教學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時,教師可以引入社會上的熱點事件。如“2017年九寨溝地震”“2017年河南濮陽某校發生的校園踩踏事件”“2017年三亞市某校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隱形的翅膀——劉偉”等。要善于挖掘時政材料,讓學生充分了解生命,做到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守護生命,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自我保護意識和生活能力。
3.分小組提前搜集時政材料,為下一個課時做好準備
在完成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可以把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結合下一個課時的內容,以小組的形式搜集最適合的時政材料,為下一個課時做好準備。要通過小組比賽的方式,提高學生尋找時政材料的積極性,深度挖掘學生的求知欲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實效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時代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教師將學生培養成熱愛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教師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需要更用心、細心、耐心,將時政教學巧妙、合理、有效地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課堂教學,將學生學習時政新聞變為常態化,引導學生開展合理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精心選取適合的時政材料,注意時政材料和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機結合,并讓學生分小組提前搜集時政材料,為下一個課時做好準備。要通過有效的時政教學提高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黃保中.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時政引入策略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7(10).
[2]傅丹丹.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打造生本法治課堂——以“生活需要法律”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1).
[3]吳元彬.例談《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1).
[4]陳俊業.對初中時政教學的幾點體會[J].山東教育,2009(10).
[5]張美貞,曠新華.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2016(18).
[6]謝八生.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2009(02).
[7]林紅霞.例析思想品德課時政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09(07).
[8]孫壽玉.淺談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