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菊
摘 要:圖書館是傳播傳統文化的主力軍,承擔著保存、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本文結合傳統文化在我縣的閱讀推廣現狀,分析圖書館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的擔當和使命。
關鍵詞:傳統文化 圖書館 傳播 弘揚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01
《中國詩詞大會》是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之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指示精神,能夠讓古代經典詩詞深深的印在國民大眾的腦海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而由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目。節目播出后引起熱烈反響,從人們的口耳相傳中可以看出,這檔節目喚醒了很多人的記憶,激發很多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流可以上溯到5000—7000年以前,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發展、創新、繼承、弘揚。在封建時代的全盛時期,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及其深刻的影響。當然,在近代,我們的傳統文化業遭遇到了質疑,“五四運動”開辟了全面徹底地否定儒家文化的進程,對傳統的否定由政治層面進入文化層面。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激進的反傳統主義逐漸退潮,以儒家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得到中國社會乃至世界的肯定,中國傳統文化開始了復興的過程。
一、傳統文化發揚和傳播的現狀
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下,沉浸在西方文化中的人們感到了空虛、迷茫和焦慮,道德價值觀和理想信仰的缺失,使得傳統優秀文化的回歸成為了時代的急切召喚。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它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展、演化的歷史,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和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道德和價值觀呈日益多元化趨勢,不同文化的沖突、價值觀的碰撞、道德選擇的困惑日益激烈,一些優秀的、傳統的美德逐漸被淡忘,人們的思想道德觀所發生的變化令人堪憂,文化傳承面臨著嚴峻考驗。現在很多人明顯地表現出對本土文化嚴重的“營養不良”,與之相關的是大家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取向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普遍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嚴重缺失。
二、圖書館擔當弘揚和傳播傳統文化的重任
圖書館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文明的傳承者和教育的實踐者,在繼承、發揚、普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全省公共圖書館在傳承文明、教育群眾、引領風尚中的重要作用,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古老書院在現代圖書館中煥發青春,讓藏在圖書館的文獻典籍利用書院走進百姓,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能力,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14年,山東省文化廳決定,在全省創新推進“圖書館+書院”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在各級圖書館建設“尼山書院”。茌平縣圖書館認真貫徹落實省文化廳的《決定》,建設尼山書院,布置國學講堂、道德展室、國學閱覽室、文化體驗室和文化活動中心,各文化室都配備了相應的多媒體等電子設備,硬件設施一應俱全,傳統文化在茌平生根發芽。
幾年來,圖書館開展公益講座,選擇的題材往往是百姓喜聞樂見的選題,與縣文聯聯合舉辦的《道德大學堂》、《讀書會》在開展公益講座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融入講座之中,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淺出地植入到百姓腦海,進而鑄造心靈、啟迪心智、提升品位。茌平縣圖書館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舉辦各類讀者活動,如每周一期的中華傳統文化公益講堂,書香茌平全民閱讀等。全縣廣大中小學生通過閱讀經典,打開傳統文化的華美殿堂大門,守住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三、弘揚傳統文化新舉措
1.立足圖書館優勢,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社會上形成的功利主義思潮一味重視應試教育,使家庭和學校教育出現了重科學而輕傳統、趨功利而淡人文、偏智育而輕德育、唯成績而輕品行等誤區,使中小學生很少接觸傳統文化、倫理道德教育。圖書館作為教育事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共同承擔了素質教育之重任。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說:“教育不專在學校,學校之外還有許多教育機構,第一是圖書館。”圖書館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面對未成年人傳統文化嚴重缺失的狀況,圖書館應當承擔起彌補學校和家庭教育缺位的重任,大力發掘、提煉和利用歷史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采用“寓教于樂”的教育引導模式、用“潤物無聲”的教化方式,在宣傳、普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引領成長、塑造未來,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作出貢獻。
2.以人為本,采取精耕細作型的導讀模式
圖書館是群眾的大書房,在書目選擇方面,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一方面,注重一些優秀的傳統書目的推薦;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讀者的主觀能動性,廣泛征詢他們的意見,采集既有教育意義而又生動有趣、深受少兒讀者喜愛的文獻資料。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的讀者的不同心理特征與不同閱讀興趣,采用精耕細作型的導讀模式,循循善誘,引導廣大未成年人從盲目熱衷外國漫畫到國產漫畫,再從漫畫到名著的回歸。
3.發揮圖書館教育職能,以活動促進教育
我國的傳統節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傳承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圖書館應努力發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開展豐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教育活動,努力使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一項教育內容、一種活動載體,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和傳統美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落到實處。同時,山東省文化廳在全省實施“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建設“尼山書院”,結合免費開放、專家講壇、古籍保護、閱讀朗誦大賽等業務,先后開辦了“道德大講堂”“讀書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在傳承文明、教育群眾、引領風尚中的重要作用。
優秀的傳統文化凝聚著五千多年我們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民族在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圖書館作為保存、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有責任和義務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使其成為中國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主流。
參考文獻
[1]凌波.立足基本館藏 突出特色館藏――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之我見.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1)
[2]孫風玲.圖書館文化構建分析.圖書情報工作,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