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勝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現狀分析,接著從明確應用題解決的思路,培養邏輯性思維,實現應用題教學的生活化,加強學生的理解等方面提出了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題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綜合數學水平的體現,數學知識具有融會貫通的特點,各個知識點之間相互滲透,彼此界限不明顯,注重應用題教學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環節。在現階段,要認清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的現狀,探索提升應用題教學成效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現狀分析
通過認真分析小學生應用題解題的狀況可以看出,很多教師在解析應用題的時候跟生活聯系不密切,題目跟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較遠,在理解的時候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講解應用題基本就是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灌輸,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不強,傳統教學模式會讓他們覺得枯燥無味,對應用題產生畏懼心理。由于學生的自身狀況,能力與水平同,學習積極性不同,教師在應用題教學的時候一般都是按照同一個標準課程授課,沒有重視學生的自身特點。學生肯定存在接受力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比較透徹,能夠結合自身生活實際與理論知識學習提出自己的見解,但是有的學生接受力不強,對數學應用題知識學習感覺到有些吃力。此外,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習慣對學生的應用題學習表現進行當即評價。假如學生開始的表現不是特別理想的情況下,這種評價行為可能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影響他們數學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影響其學習成效。[1]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內容千變萬化,但是解題思路卻是有規律可遵循。站在算術的角度來說,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就是運用加減乘除來計算實際問題。因此,要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成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明確應用題解決的思路,培養邏輯性思維
著名的數學家波利亞提出的“問題解決”數學教育思想,將“問題解決”作為一門學科,并引導學生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方面來獲得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上升。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組織教學活動,可以把教學活動主題設計為反思、探究,讓學生樹立“一題多解”的方式,培養其發散思維。
首先,就是明白題意,這是前提也是基礎。不管哪個數學應用題都存在語言陳述部分,要先明白已知與未知條件,結合現有條件進行解題。在對解題步驟進行梳理的時候,要先明白整個題的意思,對已知的信息進行認真的分析,這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之一。
其次是制定解題計劃,這是核心所在。在明白了整個題的大意之后,就要確定待解決的問題,從現有條件中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分析兩者的關系,找出問題解決的思路。事實上,在不能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的直接關系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其他方面的解決思路,通過這種方式找出跟原來題目相關的解題措施。
再次是解題計劃的實施,也就是解答解題思路。每個數學題都要通過解題來完成。在制定了解題計劃之后進行解題步驟的實施,得到解題結果。假如計劃不是特別完善,還需要重新制定,根據新的計劃開始解題。當然,在解數學題的時候還會遇到其他困難都可能導致解題計劃的重新實施。[2]
最后是檢驗與回顧。這一步驟是用來檢驗前面的解題方式,看其是不是符合解題的目標,驗算解題的答案是不是正確。在小學數學應用題學習的時候,驗算環節是對解題思路的回顧,屬于反向過程,通過檢測來確定解題思路,為以后的解題打下基礎。對于波利亞來說,他非常重視最后一步的檢驗與回顧,以此檢驗計算過程,進而提高小學生的應用題解決的能力。
2.實現應用題教學的生活化,加強學生的理解
著名教育學者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就是教育”的著名理念,這是生活化教學的理論基礎。小學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題教學也不例外。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為了激發小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興趣,生活化教學主要強調應用題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注重對應用題中生活元素的充分而深入的挖掘,讓學生探尋各種應用題的主題,教師要對這些主題進行認真的提煉,讓學生進行拓展與二次延伸,通過剖析找到知識的生長點,強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師可以有意識的把數量關系、生活常識等應用到應用題教學中,激發小學生對問題的重視度,像超市購物、利息、保險等都屬于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問題。[3]
比如,在學習“加法與減法”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可以列舉這樣的應用題:小紅的爺爺在超市買了15個蘋果,小明吃了1個,小紅吃了3個,小東吃了2個,那么爺爺還有幾個蘋果呢?這個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應用題由于聯系了生活實際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有探索的欲望。教師可以提示學生運用兩種方式進行計算,這個時候就有了下面兩種答案:第一種是15-1-3-2=10;第二種是15-(1+2+3)=10,這是小學生思維開發的過程,提升了小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解決應用題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上升。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樹立“一題多解”的方式,培養其發散思維。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反思的態度,讓他們知曉思考過程對于應用題學習的重要性,還要讓他們學會靜心,不能浮躁了事,要突出解題方法的歸納與完整呈現,進而提升應用題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石迎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對“買新書”的個案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10).
[2]劉友紅.淺議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7(08).
[3]孫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