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章榮
摘要:《梅花引》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藝術歌曲,由著名作曲家徐沛東與著名詞作家韓靜霆共同創作而成,歌曲一出世便受到了熱烈的反響,并在2007年第六屆“金鐘獎”中榮獲作品獎。有許多著名的聲樂表演藝術家都演繹過這首歌曲,張也甜美的歌聲吟唱著梅花,吳碧霞悠揚的歌聲贊美著梅花,廖昌永溫暖的歌聲詠嘆著梅花。本文選用張也、吳碧霞、廖昌永三人的演唱版本進行比較分析,以期分析出歌曲《梅花引》別樣的魅力。
關鍵詞:梅花引 演唱 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0-0013-02
《梅花引》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藝術歌曲,歌曲曾獲得2007年第六屆“金鐘獎”作品獎的榮譽,深受大眾的喜愛。《梅花引》的曲作者是徐沛東,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徐沛東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并獲得諸多獎項。詞作家韓靜霆是一名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在數個藝術領域都成就斐然。韓靜霆的一生都在不斷的超越自己,不斷在多個藝術領域進行藝術創作,也正是因為心中的不甘平庸,才能將梅花的孤傲美麗體會的深刻并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梅花引》音樂簡析
《梅花引》運用e羽七聲雅樂調式,雅樂調式中的特性音#f使得歌曲極具戲曲風格,其速度為每分鐘46拍,中速稍緩。運用中速稍緩的速度為歌曲鋪墊了典雅的氛圍,前奏緩緩響起好似看到了一位美麗的梅花少女逆著光緩緩踏雪而來。
歌曲的歌詞運用“踏”“獨”“望”等詞,將梅花擬作女人,更好地表現了梅花的孤獨與美麗。在歌詞中“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崖上獨自開”和“誰是我知音,誰解我情懷”重復,這一重復,使得整首歌的歌詞保持了句式上的對稱,同時這一段歌詞中的重復配上的旋律也采用“同頭異尾”手法。如“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崖上獨自開”(見譜例1),旋律除了結尾不同之外,其余都大體相同。第一個結尾“開”落音至屬音上,為開放型結尾;而重復的結尾“開”則落音到主音,為收攏型結尾,第二處重復亦是如此。這一開一合之間,仿佛是樂句在進行一問一答,使得大篇幅重復的樂句變得不再單一,充滿音樂性。花開花落之間也側面描繪了梅花的孤傲特性,不管其他的花如何爭奇斗艷,絢麗奪目,梅花永遠都那么孤寂清然,獨傲雪中。
譜例1:
《梅花引》這首歌曲有許多優秀的聲樂表演藝術家都演唱過,其中張也、吳碧霞、廖昌永演唱風格各異,但都將各自對《梅花引》這首歌曲不同的理解表現在歌聲中,描繪了梅花多樣的風采,深受聽眾喜歡。
二、張也——嬌妍梅花圖
張也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她的歌聲甜美婉轉,又極具穿透力。她先后學習了戲曲和民族聲樂,將戲曲中獨特的韻味融入自己的歌聲中,并運用深厚的聲樂技巧駕馭各種作品,被譽為“當代中國歌壇獨樹一幟的歌唱家”。本文分析的是張也在CCTV3的“天天歌唱”節目中演唱的版本。張也在演唱《梅花引》時,不僅運用其甜美的音色突出作品戲曲風格,還多次使用裝飾音,如“一”“芳”“寂”等都加上滑音的技巧(見譜例2),使歌曲旋律更加悠揚婉轉,將歌曲的戲曲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將雪中的梅花描繪得似閨中待娶的少女般嬌艷欲滴。
譜例2:
在伴奏上,張也版本使用民族樂團進行伴奏,具有強烈標識性的箏、笛子、琵琶等民族樂器演奏的前奏響起,便為張也版的《梅花引》奠定了唯美的氛圍。古樸悠揚的民樂伴奏與張也甜美動人的歌聲完美結合,描繪了一幅水墨丹青的嬌妍梅花圖。
三、吳碧霞——孤傲梅花圖
吳碧霞是中國首位在中國民族唱法和西洋美聲唱法集于一身并獲得最高國際獎項的歌唱家。她的演唱給人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是她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清澈、純凈、甜美的極佳音色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并在中外兩類聲樂作品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被譽為“中西合璧的夜鶯”。本文選用的版本是吳碧霞在國家大劇院演唱的版本,吳碧霞在演唱《梅花引》時,將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相結合,音色甜美氣息深厚悠長。不僅如此,吳碧霞在歌曲中的力度處理非常明顯。如A部分“一片白”的四拍長音時,張版與廖版都沒有明顯力度處理,吳碧霞則有著明顯的漸強處理;另在作品第一段結尾長音“來”時,吳碧霞是保持后漸強,反復的結尾長音“裁”,則是減弱后漸強。這些細節的演唱處理,使得旋律的對比更強烈,音樂更大氣,歌曲的感情也更豐富。
在伴奏上,吳碧霞版本的《梅花引》是由譚利華指揮的北京交響樂團伴奏。前奏中叮咚響起的豎琴聲和三角鐵,加上厚重低音管樂鋪墊,仿佛一位妙齡少女迎著風雪推門而出,讓音樂更有故事感。緊接著樂團強力度進入歌曲旋律,力度對比鮮明,十分具有戲劇性。交響樂團的伴奏配合上吳碧霞的演唱,相得益彰,描繪了不一樣的孤傲清冷的梅花。
四、廖昌永——賞梅圖
廖昌永是中國著名男中音,是目前活躍于世界格局舞臺上的極少數的亞裔歌唱家之一,有著“亞洲第一男中音”的美譽。他的音色醇厚溫暖且不失細膩,歌唱技巧豐富扎實,情感真摯。本文分析的同樣是廖昌永在CCTV3的“天天歌唱”節目中演唱的版本,廖昌永和張也在同一個舞臺演唱同一首歌,但是廖昌永唱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梅花引。首先廖昌永作為一個男性在演唱《梅花引》這一首女聲歌曲時,運用得天獨厚的音色唱出了自己的特色。如歌曲的第一句“一枝梅花”(見譜例3),張也和吳碧霞都是帶著跳音的感覺去唱的,而廖昌永則選擇連唱,以男性的角度平靜而不失深情的訴說著梅花的美,別有一番韻味。
譜例3:
其次在伴奏上,廖昌永選用中西混合伴奏,并且是三者中唯一一個沒有使用正譜伴奏旋律的版本。廖昌永選用的這一類伴奏音樂是典型的現代中國風音樂,西洋弦樂豐富音樂層次及情感,民族樂器古箏、竹笛、蕭增添中國風味,兩者結合呈現出極具現代感的中國風伴奏。歌曲伴奏符合現代大眾審美,具有極強情感渲染力,突出廖昌永版本《梅花引》別樣的深情,描繪了一幅別致的賞梅圖。
五、結語
《梅花引》這一首音樂作品,張也、吳碧霞、廖昌永三人描繪了三幅風格各異的梅花圖。張也甜美悠揚的歌聲把梅花的嬌妍描繪得入木三分,吳碧霞大氣磅礴的歌聲形象的刻畫了梅花的傲骨精神,廖昌永則用細膩溫暖的音色以男性旁觀者的角度詠嘆梅花。三人三色,都很好的演繹了這一首優秀的音樂作品,真可謂情以彌滿,曲以深邃,聲以入心。
參考文獻:
[1]常晶.古韻今聲覓知音——淺談“金鐘獎”獲獎歌曲《梅花引》的創作特色[J].人民音樂,2008,(06).
[2]孫瓊.歌曲《梅花引》作品分析與演唱處理[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3]金鵑飛.賞梅須有憐香情——談《梅花引》的藝術特色和演唱技巧[J].音樂創作,2006,(02).
[4]常晶.古韻今聲覓知音——評當代抒情歌曲《梅花引》的藝術特色[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01).
[5]張微微.走進徐沛東[J].大眾文藝,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