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
摘要:本課題研究的是鋼琴伴奏在小學合唱中的運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日益增快,水平日漸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有了顯著地提升改善,人們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享受,在精神層面也有了更大的需求,音樂則是文化精神生活中供人們享受的載體之一。說起音樂不得不提到聲樂與器樂,三百多年的歷史沉淀將兩者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本課題便是在合唱與鋼琴伴奏的三個方面關系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育 兒童合唱 伴奏織體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0-0120-02
在音樂歷史的長河中,合唱作為一顆閃爍的明星熠熠生輝,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優異成果。鋼琴,家喻戶曉的樂器之王,300多載的積淀發展至今,各種姿態的藝術表演形式屢見不鮮,兩者相結合迸發出的火花,技巧的摩擦,旋律的交織,無不為廣大民眾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演出。它們構成一個相互共存的整體,合唱是鋼琴演奏的一個平臺,鋼琴伴奏是合唱的骨干與靈魂。
一、和聲織體在合唱歌曲不同位置中的運用
一首歌曲,通常分為主歌與副歌,不同的部分擁有不同的旋律線條走向,不同的情感,因而使用不同的伴奏方法以及和聲框架。以童聲合唱《茉莉花》為例:主歌部分,旋律輕巧,配上女生齊唱的細線條,整體旋律的構成婉轉輕巧,俏皮靈動。鋼琴伴奏的使用要求旋律流動,伴奏織體多以音階上下行流動為主,和聲方面則使用傳統五聲調式為基礎而構建,伴奏要求彈奏者左右手連接順暢,相互配合的音階連接流動靈巧。歌曲演唱中“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此句采用重復慢唱的形式,兩次相同的旋律同樣的歌詞,伴奏者需要從中區分,由簡而難,但一定要注意旋律不可太突兀搶了演唱者的主要地位,此處可以先單音以及音程和弦的伴奏配合第一句,第二句則使用流動上下行的音階來配合,將強拍的和弦音與歌詞的開始句相契合。
副歌部分,男女生齊唱氣勢增加,多個聲部相互融合,合唱整體旋律層次加厚,此時的伴奏需要運用柱式和弦來增強和聲的體現。此時要求彈奏者,左手運用大量的三和弦七和弦來強化和聲的屬性聲音,右手則可以運用柱式和弦與分解和弦的交替使用,遇到需要強調歌曲旋律的部分時,伴奏也可加入主旋律的彈奏。同時鋼琴伴奏需要注意在副歌兩句之間,形成旋律長音或者休止的時候,加入必要“花”來連接兩句,這點尤其重要,補足合唱長音演唱的空白期。
主歌再現,合唱采用輪唱的演唱形式時,交替的兩個聲部前后出現,鋼琴伴奏需要抓住和弦連接為重點,和弦的切換以及左右手的連接尤為重要,左右手可以分別服務兩個聲部,彈奏方法可以以主旋律彈奏銜接主和弦結束的方式來使用。當然,復調的使用可以令反復出現的相同旋律厚度增加,呼應主旋律,從而使得合唱的形式與效果得到豐富與提升。左手服務一個聲部到終止音時,可以使用柱式和弦加踏板,右手緊接著重復彈奏另一個聲部的旋律,這樣和聲的大環境才不會與歌曲旋律相沖突,使得伴奏與合唱更加相得益彰。
二、伴奏織體在不同種類合唱中的運用
不同的歌曲往往擁有不同的思想情感以及旋律風格,無論是柔情的抒情曲亦或是鏗鏘有力的進行曲,無不各具特色,從歌詞、旋律,演唱者出并不能完全展現出來,此時合唱的伴奏顯得尤為重要,它勾勒著樂曲的情感以及演唱趨向。
以《保衛黃河》與《茉莉花》為例作對比,一首是江南民歌改變的溫婉歌曲,一首是同仇敵愾,抗戰時期的氣勢戰歌,兩種截然不同的歌曲擁有著截然不同的曲式風格,伴奏的織體以及和聲的運用自然相差很多。《茉莉花》整首歌曲溫婉流長,使用流動的織體更為恰當,例如音階上下行,和弦分解等技法,然后《保衛黃河》中“風在吼,馬在叫……”歌詞對仗工整,旋律采用重復并且上揚的趨勢,男聲齊唱的氣勢更加是將進行曲的風格展露無遺。此時此刻,需要我們伴奏者加入大量的柱式和弦,以此來豐富歌曲,加大厚度。整首歌曲歌詞兩句一組,工整性不言而喻,此時伴奏也許要在伴奏織體上有所講究,該對齊的要對齊節奏。另外,此類合唱中,整體歌曲旋律上揚的時候,伴奏盡量避免反向進行,因為反向的使用會導致歌曲氣勢推動不足,影響合唱的整體性。
不同歌曲的演唱形式不同,伴奏側重點也不同。《保衛黃河》這首歌曲在輪唱上與《茉莉花》不同,《茉莉花》主在幫助演唱者找準旋律以及和聲環境,而《保衛黃河》中“風在吼,(風在吼),馬在叫,(馬在叫)……”,旋律簡短易唱。此時伴奏的重心則放在節奏的打擊上,左手短促反復的柱式和弦,右手的音程分解,都在給演唱填入一個“無聲”的打擊樂,使得演唱起來的時候,演唱者能夠朗朗上口,把穩節奏,將更多重心放到例如感情抒發,氣勢培養上去,這無不體現了鋼琴伴奏對合唱的促進與襯托的作用,也體現了鋼琴伴者對不同樂曲伴奏的獨到理解與剖析。
三、伴奏織體應對不同年齡段演唱者的運用
現代社會,合唱已成為適應年齡跨度范圍極大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小到初入學的小孩子,大到遲暮年齡的老年人,合唱比賽、合唱表演屢見不鮮,比較常見的是學校內的合唱學習。就以小學與初中的合唱作對比進行分析,小學合唱中很多的歌曲由音樂課本改編而來,旋律大多簡單,節奏變化不大,因為演唱者年齡比較小,音樂知識比較欠缺,旋律性不是很明白,所以要求伴奏者在伴奏時多多加入主旋律的線條,以此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演唱歌曲,把握好音樂的旋律節奏。以歌曲《小小少年》為例,較多的八分音符,以及弱起的演唱方式是整首樂曲的重點,由于對弱起節奏把握不準,所以在伴奏中,伴奏者需要通過合適的和聲環境對弱起的空白進行音符補充,以此來讓演唱者了解到節拍需要留白多少,并且大致了解接下來從哪個旋律音進入從而演唱。由于對音樂演唱不能深入了解,所以合唱伴奏中的前奏,可以從演唱部分的主旋律進行前置來處理,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快速準確地找準演唱的開頭旋律,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整體合唱的音高的記憶。
進入中學階段,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旋律的把握以及節奏感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與鍛煉,可以參與一些難度較高的合唱表演。此時的伴奏就可以在小學合唱伴奏的基礎上有所提升,伴奏的織體以及和聲的轉換就可以加大表演時所需要的技巧性。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為例,較之小學合唱樂曲,歌曲難度加大,三拍子的樂曲強弱的對比與控制比較二拍子有所提升,一字多音等技巧屢見不鮮。此時的伴奏可以加大表演性,歌曲前奏可以從歌曲副歌旋律著手,進行節奏變換,一來可以加深學生對旋律的記憶,二來也可以使得整體歌曲的幾個主和弦背景強化于學生腦海。演唱過程中,大跨度的音階音程和弦分解可以使用,離調的經過性和弦還是少用,以防學生腦海中的和聲大環境被破壞,伴奏循序漸進。在一些較難的較復雜的旋律節奏處,彈奏必要的主旋律也是很重要的。由于此時期學生多半處于變聲期,對于樂譜的必要的轉調也是伴奏者需要勤加練習的,另外一些歌曲的最高音處,伴奏者需要注意對高音的強化,伴奏中一定要出現,以此強化學生對音高的認識,演唱中伴奏給出旋律音可以無形中給變聲期的學生予以鼓勵與支持,使得演唱的整體準確性得到確保。
四、結語
通過以上的研究,我們不難看出鋼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功能與作用。這些功能與作用不僅僅豐富了合唱內在外在的表現力,同時也使得合唱的形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合唱的適齡段得到擴大。現如今,合唱進入到了中小學的課堂之中,不同類型的合唱數不勝數。在旋律變化發展的同時,鋼琴伴奏的織體和聲以及演奏手法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一部部經典的合唱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些合唱的成功不僅僅是對演唱者的肯定,也提高了鋼琴在合唱中的地位,豐富了合唱的藝術表現力。這就促使我們要在合唱創作中不斷地探索和創新,通過各種手段來豐富合唱藝術的表現力,充分發揮鋼琴伴奏在合唱中的功能與作用,不僅僅局限在現行的中小學合唱教育中,鋼琴伴奏的感染力、創造力還有待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工作者們探索與發現,為針對不同類型,樂曲不同部分,不同年齡段演唱者等不同的要求來對合唱伴奏的巨大工程添磚加瓦。筆者相信樂器之王將永遠活躍在世界各地,現在和未來的各大合唱舞臺上,合唱的鋼琴伴奏藝術也終將會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