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貴
摘 要: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召開,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開發成為當前鄉村振興的一個重點內容,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對于鄉村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基于此,本文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路徑演化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鄉村旅游資源稟賦的分析,進而對鄉村振興下的旅游資源開發路徑進行了研究。旨在能夠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旅游資源 開發路徑
前 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與消費也逐漸增多,而且越加關注綠色、生態消費,而鄉村憑借著其自身所獨特的綠色生態環境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同時,隨著振興農村經濟、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的提出,我國對于“三農”問題也越來越重視,振興農村經濟成為重點工作內容。因此,農村經濟下的鄉村旅游成為當前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
一、鄉村旅游資源稟賦
(一)旅游資源概述。本研究是基于“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鄉村旅游政策,而所謂的鄉村旅游就是利用鄉村特有的田園風光、自然資源以及生產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資源為旅游者提供觀光、休閑、度假以及娛樂等為一體的旅游服務活動[1]。對于青海省而言,其地處世界屋脊,自然風光獨特,如可可西里、昆侖山、塔爾寺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資源,尤其是地域內遼闊的高山、草原、大漠等風光,以及獨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為青海省的鄉村旅游開發奠定了基礎。(二)旅游資源種類。青海省主要以農牧文明為主,其村落大多依靠山水地區形成,文化歷史悠久,近年來對于青海省的開發使得其旅游資源逐漸豐富,對于鄉村旅游的建設而言,其旅游資源可以分成以下幾種:(1)古鎮村落資源。青海地區自遠古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后隨著戰爭、商業等活動使得民族融合,形成了具有文明的古鎮村落,其文化受到漢族、藏族以及回族等各個民族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文化資源;(2)自然生態資源。青海省憑借著自身的高原地勢,在相對較為和緩的東部地區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其豐富的植被、草原形成了農牧區,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同時由于著名的青海湖使得該地溫泉資源豐富,并擁有著名的青海湖鳥島、孟達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旅游資源。(3)高原農牧資源。青海省地形復雜,氣候多變,但是適宜發展農牧業,并形成了獨特的高原農牧文化。青海省東北為農牧區,西部為牧區,以日月山為界線,具有多種珍稀動植物,青稞、蕎麥、香豆子等作物的種植為該地區農牧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并形成了獨特的旅游資源。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路徑
(一)群落文化體驗興村模式。青海省民族村落眾多,各個村落有著獨特的民族特色,保有民族特有的建筑、藝術以及鄉村景觀、文化底蘊,有些以自然生態風光為主、有些以文化遺產為主,這些獨特的村落特征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形成了重要的旅游資源,旅游者能夠在民族村落中享受田園風光、自然生態環境、民族文化習俗等[2]。將青海省獨特的自然風光與村落文化相結合,滿足旅游者的鄉村旅游體驗,獲得更滿意的旅游心理。(二)旅游基地興村模式。青海省獨特的農牧業資源使得其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能夠形成獨特的優勢。在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時,能夠憑借著農牧業這一主題特色建立鄉村旅游基地,依托農牧業生產、科普教育基地等資源建成鄉村旅游基地,開發更多的旅游服務功能,為旅游者提供資源、個性旅游定制、旅游產品訂購等服務,提供全程化的旅游服務,特別是自駕游旅游服務模式,使旅游者能夠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三)現代新農村旅游興村模式。隨著黨和政府對于青海省新農村的建設支持,其鄉村振興效果比較明顯,一些村落已經規劃比較整齊,村落樣貌發生了變化,交通也逐漸便利,為鄉村旅游的開發提供了基礎。在新農村建設中,將鄉村振興成果作為鄉村旅游的一個特色,表現社會主義制度下新農村的風貌,使旅游者能夠更加的體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感受新農村與傳統鄉村旅游服務的區別,為游客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鄉村旅游體驗。(四)農牧業旅游興村模式。對于青海省農牧業發展而言,其主要開發的鄉村旅游資源包括生態農牧業以及科技農牧業這兩種。第一,在生態農牧業旅游資源開發上,青海省農牧業發達地區建立示范園鄉村旅游模式,將其作為農牧業生產加工基地,進行農業生產作業,并對旅客開放觀光各種農作物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工藝,以及產品加工、研發、銷售、運輸等環節,使現代農牧業與旅游業形成聯合,實現生產、旅游的相互促進與提高[3]。第二,在科技農牧業旅游資源開發上,可以通過向游客展示青海農牧業傳統的生產方式以及現代科技生產方式進行對比,表現現代農牧業的科技生產設施,利用農牧業科技示范園、科技場館、科技推廣基地等設施開展科技旅游觀光,表現農牧業高科技人才培養、生產方式創新培養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成果,使游客領略到科技農牧業生產發展的獨特意義。(五)大型景區意境體驗興村模式。青海省可以依托周邊大型景區鄉村,按照不同村落資源環境、文化特色發展與大型景區相符或是互補的旅游。利用成熟大型景區優勢開發鄉村旅游景區,發展特色旅游產品,表現鄉村旅游的特色,如在孟達自然保護區或是青海湖景區周邊村落建立體驗村,使游客能夠在觀光大型景區的同時也能夠體驗鄉村旅游特色,擴大旅游環境容量,豐富旅游內容,發展鄉村旅游優勢。
結論:綜上所述,對于青海省鄉村振興戰略而言,其在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上主要注重的就是自身的農牧文化、群落文化等具有典型的地域以及民族特色資源的開發。本文通過對青海省旅游資源情況的調查分析,進而對其鄉村旅游開發路徑進行了研究,進而推動鄉村旅游業開發,提高鄉村旅游競爭力,達到鄉村振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樹坤.鄉村旅游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與對策——以湖北省孝感市為例[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1(01):98-100.
[2] 楊瑜婷,何建佳,劉舉勝.“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路徑演化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視角[J].企業經濟,2018,28(01):24-30.
[3] 陳榮.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J].廣東經濟,2018,30(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