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妮+李戈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博物館精美的文物藏品濃縮了各個時代的燦爛文化,一代代影響和感染著熱愛生活的人們。在國家支持博物館大力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通過情感、文化和互動這些特色的植入,將博物館藏品通過衍生品的形式進行開發和傳播,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的體驗和需求。本文以西湖博物館西湖十景文創產品開發為例,探索了博物館文創產品七大開發路徑。
關鍵詞:博物館文創產品 開發路徑 西湖十景
隨著新經濟時代到來,社會公眾對博物館藏品的審美體驗和娛樂需求不斷增強,博物館對藏品不再拘泥于收藏、展示、研究等功能,更側重于“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的發展能力。”杭州西湖博物館在如何延伸藏品的內涵和娛樂性,實現觀眾和藏品的多元交互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一、以傳承中華文化為目的
2017年國家文物局提出,“力爭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為全面展示西湖作為人類文化景觀遺產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讓大眾更好地了解西湖,杭州西湖博物館確定開發以清代畫家董邦達的《西湖十景圖》為創作原型的西湖十景文創產品。讓世界各地來到杭州的人不僅能看到西湖的此刻,更希望公眾能把西湖的四季“帶回去”、“傳開來”。
二、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
任何一款爆款產品的背后都是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博物館需要調研公眾生活方式和需求狀況,了解和分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愛哪些文化元素,了解和分析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差異化文化需求,研究人們生活中需要什么樣的文創產品,做實用性強、公眾喜歡的文創產品。杭州西湖博物館在西湖十景文創產品開發前,通過線上線下對用戶進行了調研。
三、以產品創新研究為基礎
當今我國博物館文創產業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發展勢頭良好。如何研發一系列集觀賞性、實用性、歷史性和文化性相結合的文創產品,帶給大眾全新的產品體驗。杭州西湖博物館最終確定設計一系列能自由組合的多用途線上線下可互動的文創產品。公眾不僅可以使用該產品,還可以在移動端閱讀西湖十景的故事、來歷、四季風情,同時還可以微信傳播,具有社交功能。
四、以文創產品品質為前提
文化產品不是一般的產品,它是帶著博物館的尊嚴去進入市場,所以要特別注意品質。西湖博物館開發的產品的基本造型是系列書簽,書簽即可獨立使用也可以通過拼接的形式組合成其他的日用品,如桌上屏風、筆筒、燈罩等。產品選用代表杭州的絲綢和代表江南的竹子為基礎選材,做工精美,細節巧妙。同時該產品配套H5線上產品,可進行延展閱讀與社交游戲。
五、以信息技術手段為引領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給文化產業的提升創造了最佳契機。杭州西湖博物館在利用科學技術手段,特別是信息化、數字化上方面也不斷進行探索,以更生動的形式影響和感染用戶,讓用戶邊玩邊學了西湖十景典故,觀眾還可以轉發給朋友,增加了產品的互動性。在文創產品開發中,科學、合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術能讓文物“活起來”,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
六、以設計營銷多元合作為保障
文創產品需要市場營銷,但是又不能過度商業化。在國外,文創產品收入在GDP中占很大比重。以羅浮宮博物館為例,其經營模式是通過出租場地給博物館協會,由協會向全世界招募各類優秀文創產品設計生產商,羅浮宮博物館的相關專業人員對產品把關。在營銷方面,羅浮宮美輪美奐的珍貴藏品和極具藝術魅力的場館建筑吸引了全世界各地觀眾,為銷售文創產品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源。
七、以舉辦展覽活動為契機
《博物館條例》在政策上鼓勵博物館發展文創產業,為文博創意產業發展注入了無限生機和不竭動力。展覽是博物館重要的文化活動,大型展覽甚至會引爆一個城市的熱點話題。展覽時期,人們看完展覽興奮之余還希望把展覽的內容帶回家。博物館研發一些跟展覽主題吻合的產品,并在大型展廳附近設置隨展館,展示與這個展覽相配套的文創產品,必然能吸引大量觀眾,帶來持續的購買力。
八、結語
隨著國家出臺的《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推進,博物館等文化文物單位的文創產品開發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空間。杭州西湖博物館借此東風,在對西湖十景創意產品開發基礎上,將為大眾提供更多有特色、有品質、富含文化內涵的創意產品。
參考文獻
[1]金青梅,張鑫.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16,35(6):42-46.
[2]張飛燕.“互聯網+”背景下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1(2).
作者簡介
陳丹妮(1998-)女,浙江蒼南,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李戈(1966-)女,浙江杭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藝術學本科,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數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