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高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學生總體閱讀量少、寫作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提出積極備課、改善教學實踐、依托寫作專題進行閱讀等措施,從而實現高中語文閱讀和寫作的相互促進。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 寫作 相互促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B-0125-02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通常分為兩個獨立的板塊,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基本上沒有交集。閱讀往往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大量的篇幅,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課文解讀和鑒賞,課文中的寫作技巧和藝術沒有轉化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閱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服從、同化和內化。在服從階段,學生只是表面上聽從老師的安排,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同化階段是對閱讀內容有相同的看法、觀點等,有一定的認可和吸收;內化階段是指在同化的基礎上,將課文中的觀點和技巧轉化為自己的智慧。大部分學生對閱讀的吸收停留在同化階段,寫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變動性較大,并沒有形成寫作的內驅力。新課標對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閱讀教學要讓學生逐步深化理解、感悟和欣賞,最終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造能力。寫作教學要使學生貼近現實生活,學會觀察和表達,從而產生寫作的真情實感。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借鑒優秀的文學作品,通過模仿、續寫、改寫等方式實現經典作品的再創造,在閱讀中提升寫作,在寫作中深化閱讀,對語文教學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語文閱讀和寫作現狀分析
(一)總體閱讀量少。如今的高中生對閱讀沒有很好的認識,大多數人進行課外閱讀僅僅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首先,學生對文學名著的閱讀較少,一方面,學生對文學名著沒有清醒的認識,而文學名著古文居多,閱讀起來有些難懂,很多學生翻了幾頁便覺得索然無味了。另一方面,隨著大眾傳播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媒體如微信、微博、互聯網等信息充斥著學生的頭腦,青春文學和網絡文學等成為高中學生的文化快餐。其次,對課文閱讀不夠深入。人教版語文教材的課文經過編者的精挑細選,特別是古文的選擇,很多課文出自《史記》《左傳》以及各個時代優秀的名家之手,有很強的歷史背景。在閱讀時,如果僅僅對節選部分進行淺層次的閱讀,不去探究文章背后的文化、歷史背景,往往淺嘗輒止,就無法學到課文的精髓,更不能將文章的寫作藝術和技巧運用到寫作中去。最后,受學校、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高中學生升學壓力大,面對多門功課和各種各樣的考試,學生往往應接不暇,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課外閱讀;從家長角度來講,很多家長認為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不務正業”,影響學習成績,這對學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二)寫作水平有待提高。寫作是高中學生內心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也是放飛思維的重要平臺。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并不喜歡寫作,進行寫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老師的要求和考試。從寫作情況來看,經歷了多年的基礎教育訓練,很多學生在寫作時都是湊字數。閱讀量少、寫作技巧的缺失和寫作量太少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寫作在平時閱讀或生活感悟中要有感而發,要保持寫作的連續性和有序性。杜甫有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揭示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從邏輯學的角度來看,閱讀量多并不一定就能寫得好,但毋庸置疑的是,寫作好的學生閱讀量一定多。寫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學生慢慢會缺乏寫作的自信,長此以往,會影響語文的整體水平。
二、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的策略
(一)積極備課。語文教材是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第一手資料,也是大量專家、學者和一線老師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教材篇幅畢竟有限,涵蓋的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主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作為語文任課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和學生共同研究課文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進而對課文的寫作技巧和藝術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如在學習李密的《六國論》這一課時,首先要著眼于蘇洵生活的時代,當時北宋統治者對外政策上一味采取進貢和求和的策略,人民負擔沉重,國力大量消耗,契丹、西夏國氣焰囂張,作者通過論述六國被秦滅亡的教訓,借古諷今,達到針砭時弊的創作目的。再如學習《陳情表》這一課時,當時司馬炎想籠絡蜀漢舊臣,而李密作為亡國之臣不愿做官,便有了《陳情表》這一文章,該文結構緊密、思維嚴謹,通過層層遞進的手法深深打動晉武帝,得以忠孝兩全。研究課文的背景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學生在挖掘背景的過程也是閱讀的過程。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等,也可以選擇一些詩歌、小說、戲劇、評論等,從而對作者的創作藝術和技巧有更深的感悟。此外,語文讀本也是高中很好的課外讀物,有助于學生對相關作者的作品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改善教學實踐。高中生學業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使閱讀和寫作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讓學生既能掌握和運用所學的閱讀知識,又能打破思維的局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
1.進行模仿訓練。高中語文教材選取的課文代表性較強,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輕車熟路,如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文中有很多經典的句子,比較有名的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模仿訓練,如模仿為“真正的學者,敢于直面他人的訓誡,敢于正視自身的缺點”,還可以改為“真的英雄,敢于受任敗軍之際,敢于受命于危難之間”,對一些經典句子進行模仿訓練,可以為作文增色不少,實現閱讀和寫作的雙重提高。
2.進行續寫練習。高中語文教材的很多課文是節選部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原文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續寫聯系,這樣有助于學生分析人物特點、掌握文章的脈絡。比如對沈從文的《邊城》進行續寫,學生可以根據翠翠的性格特點,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完對照整部中篇小說,找出自己文章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實現閱讀和寫作的互動。
3.進行改寫練習。改寫體裁可以是散文、話劇、詩歌等。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如把散文改寫成記敘文,或者把詩歌改寫成散文,等等。進行改寫練習之前,學生必須對文章主旨和所要表達的意境有充分的理解,還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做參考,閱讀和寫作相互促進得到完美的體現。此外,也可以開展評寫練習,如閱讀時對一些不懂或者精彩的文字圈點批注,不懂的就查閱相關資料,精彩的就進行模仿和學習,再讀文章時,圈點批注部分一目了然,對閱讀和寫作都是一種提升。
(三)依托寫作專題進行閱讀。高中語文要注重教材資源的利用,通過專題寫作進行課外閱讀的延伸。首先,注重課內比較閱讀,比較閱讀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和課文作者之間的差距,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習作者優秀的寫作技巧,如《師說》《勸學》,文章整體是遞進結構,有些段落又有并列結構。其次,注重課外拓展閱讀?!读鶉摗愤x自蘇洵《權書》,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延伸閱讀,從而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等,也可以選擇一些詩歌、小說、戲劇、評論等,從而對作者的創作藝術和技巧有更深的感悟。此外,語文讀本也是高中很好的課外讀物,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的了解相關作者的作品。課外閱讀要注重形式多樣靈活,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培養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現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使兩者相互促進,是每個高中語文老師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高中語文教學應不斷地改進和創新,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實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秦小靜.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2]陳銃秋.高中課外閱讀與寫作教學[J].廈口教育學院學報,2004(4)
[3]李國萍.讓學生的語言靚起來——談高中寫作教學言語技能的訓練[J].當代教育科學,2010(10)
【作者簡介】李昌煜(1981— ),男,廣西北流人,大學本科,玉林北流市高級中學教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