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金融機構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導作用,首先介紹了董事會主導權缺位的危害,其次對金融機構為什么應該由董事會主導進行了說明,最好對如何發揮好金融機構董事會的主導權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金融機構 董事會 公司治理 主導 作用
金融機構的董事會是所有股東的利益代表機構,根據委托代理理論,組成董事會的董事也是所有股東的共同的利益代表者。近年來,多個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頻頻出現問題,主要原因還是以董事會為核心的公司治理不夠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必須由董事會來主導,充分發揮好董事會的重要作用。
一、董事會主導權缺位的危害
金融機構的董事會通過建立良好的議事規則、規范的運作,在有效的職權范圍內,通過科學的機制規范管理、規范運作,是金融機構持續健康穩健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董事會運作不規范以及角色的缺位,容易導致個別不良股東突破規則限制和程序要求,通過增加代表其利益的董事席位等方式,影響董事會決策或者控制董事會,把董事會當成自己的決策機構。
近年來,隨著銀行業、保險業等金融行業的改革發展,各路資本競相角逐金融牌照,部分動機不存的股東,設法取得控股權,占據多數董事席位,把董事會當成肆意傳達意志的工具,從而變向把銀行、保險作為自己的提款機和融資平臺,嚴重干擾了金融秩序和資本市場,損害了中小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對中國銀行業、保險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2018年初的安邦集團吳曉暉案再次證明,金融機構的董事會規范運作,充分發揮董事會的委托代理作用,才能保證公司治理的良好肌體,防止不良股東的侵蝕,才能把握好股權這個公司控制權的決定性鑰匙,防止金融機構成為個別股東謀取私利的工具。
二、金融機構應該由董事會主導
由董事會來主導金融機構,既是公司治理理論決定的,也是目前國外發達國家金融機構普遍采用的做法。
從理論邏輯上講,金融機構是為股東的價值創造而存在的,金融機構要從股東手中融資,就要對廣泛的股東全體負責,就要有具體的人負責按照對股東全體負責這一目標來管理公司,這些人就是法理意義上的董事。作為全體股東利益的看護人,董事的最終人選既不是大股東也不是經理人,因為前者容易進行股份高位套現,而后者則容易進行獎金和股權期權的兌現。這種可以通過利用控制權獲得巨額收益的誘惑,將很難保持對全體股東利益的忠心。由此,董事的組成機構董事會,應是金融機構控制權的最佳配置主體
從歷史和現實層面講,金融機構由誰主導?股東會、經理層還是董事會?英美經歷過經理層主導的時代,然而在近二十年的公司治理改革進程中,董事會主導公司的力度逐步加強,公司事務逐步由董事會管理。德國和日本的公司組織架構形式上和英美有所區別,但是董事會管理公司這一基礎沒有差異,日本的委員會型公司與英美現代公司一樣。盡管中國公司治理中的基本原則是董事會中心主義,但是大股東控制仍然是諸多金融機構的共性問題,向董事會控制轉變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三、如何發揮好金融機構董事會的主導權
金融機構因其特殊的金融性質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比一般企業更應該強調社會責任,甚至社會責任要大于股東利益。金融機構必須發揮好董事會的主導權,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督制衡治理機制,抑制股東謀取私利的沖動,保持金融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形象。
(一)優化金融機構股權結構。金融機構股權分散化是構建以董事會高效運作為主要內容的良好公司治理的重要條件。從國際經驗看,越是發達國家其金融機構股權越是高度分散,而落后國家金融股權普遍較為集中。究其原因在于,金融機構的股權分散程度越高,董事會的獨立性越強,資本市場上并購促進公司治理的作用也越強。近期,銀保監會、證監會紛紛修訂出臺股權管理方面的制度辦法,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優化股權結構,選好入股股東,控制股東行為,發揮董事會主導權,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二)明確董事會的職責定位。保障金融結構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是建設一個強大的董事會,發揮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導作用。首先,要正確劃分和明晰“三會一層”的職責邊界,理清董事會的職能定位,保障董事會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原保監會在2017年3月份發布的《章程指引》,要求保險金融機構完善公司章程,其重中之重就是明確好董事會的定位和運作方式,有效地規范公司治理架構和三會一層的職責范圍。其次,確定董事會的工作重點,金融機構的特殊性質決定了董事會的工作重點應圍繞戰略管理、風險管控、績效考核和激勵約束等方面。董事會必須為管理層明確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通過戰略管理、風險和內控體系建設,做好管理層績效管理、考核和獎懲,最終滿足股東的資本收益需要。
(三)加強董事會自身建設。加強董事會自身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董事的獨立性和積極性,發揮董事會主導作用。
(四)建立董事有效履行忠實和勤勉義務的制度機制。根據《公司法》有關規定,董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不是虛而不實的道義上的善意提示,也不是無法考核評估的定性表述,而是董事會有效運作和董事正常履職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抓手。就忠實義務來說,董事忠實義務的核心內容是不能利用其身份侵占和損害公司而謀取私利,這體現在董事及其利益相關者與公司競爭、公司及其利益相關者利用公司機會兩個主要方面。就勤勉義務來說,從國內外判例上看,董事的不勤勉體現在不作為、嚴重的疏忽和純粹的過失三種情況。為激發董事決策的責任和當擔,在嚴格追究董事的忠實和勤勉兩大義務的同時,研究完善科學的經營判斷準則對董事提供保護也很重要。理清上述問題并通過完善公司章程、董事會議事規則、董事任職評價考核辦法、關聯交易辦法等制度機制,建立防范措施,可以提高董事職業化水平,促進董事會獨立高效運作。
參考文獻:
[1] 車迎新. 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監管[M]. 中信出版社.北京,2009年1月.
[2] 仲繼銀. 董事會與公司治理[M]. 中國發展出版社.北京,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