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蓉
【內容摘要】小學數學包含大量概念、定義、法則、課例、實驗等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數學閱讀,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認知機會。發動學生感悟數學語言,已經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追索目標,教師要給出必要的引導和啟迪,以成功激活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閱讀 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具有精確性、邏輯性、關聯性等特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數學概念、定義、法則、定理、課例、分析、活動、實驗等內容時,需要體會數學語言的個性特征,并在不斷體會、體驗中形成體悟。重視數學閱讀教學,對數學語言展開詳細解讀,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清晰思路,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數學認知意識,從數學語言中獲得數學認知啟迪。
一、概念定理閱讀,體會數學語言精確性
數學語言具有精準性,特別是在概念定理解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相關數學語言展開細致分析解讀,理清各種制約因素的關聯性。概念、定義、法則、定理性語言具有高度概括性,其詞匯構成也具有精準性,不會產生歧義,如果學生采用粗讀、瀏覽方式展開閱讀,自然不能建立清晰認知。教師要強化教學引導,讓學生不放過一個字詞,在理解基礎之上展開強化記憶。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順利構建知識體系。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線的認識》,這里涉及“直線、線段與射線”等多個概念。教師先利用生活中的現象展開引導:我們生活中可以經常見到拉直的線,如電線、晾衣繩、鐵軌、燈光光柱等。這些線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點。在同一平面上,無限延長得到的線為直線,它沒有端點;一方無限延長,另一方有一個端點,這是射線;有一定長度,兩端都有端點,這是線段。教師讓學生依據定義對相關線展開判斷。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思維起點:直線無限長,沒有端點。在生活中很難找到直線案例,我們只能用圖示法表示。射線也是無限長,有一個端點。如燈光光柱,很像射線形狀。線段有限長,有兩個端點。生活中像線段的東西有很多……
教師對直線、射線和線段等概念進行形象解讀,學生非常順利掌握了相關概念的基本要義,并給出積極反饋。概念定義閱讀有多種方式,教師給出形象生動解讀,無疑給學生帶來更清晰認知。
二、課例分析閱讀,體驗數學語言邏輯性
數學中的概念、定理等內容需要記憶,而課例分析等內容則需要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例時,需要先弄清各種等量關系,梳理數學因子的層次,為進一步學習創造條件。小學生數學語言積累不夠豐富,如果有需要,教師還要分出步驟來,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課例。課例是學習的榜樣,弄懂課例是學習數學的關鍵。讓學生多看課例,自覺理順各種關系,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數學語言感應品質。
學習《乘法分配律》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如何計算出來的?學生先獨立觀察思考,然后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每一個成員都說說自己的分析,小組組長集合小組討論意見。教師在班級內集中講解課例,讓學生進一步驗證自己的分析判斷。為鞏固相關認知,教師發動學生根據課例,再列舉一些類似的算式。學生有了前面的閱讀認知,列舉算式順利展開:39×15+61×15和(39+61)×15(40+ 6)×25和40×25+6×25等。算式展示中,教師讓學生說說例子構建規律,學生展開熱烈討論。為讓學生建立規律性認知,教師讓學生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列舉出乘法分配律算式。學生心領神會,給出總結:(a+b)×c=a×c+b×c。
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課例,小組討論課例,這都屬于研讀形式學習數學語言。學生經過多重對比分析逐漸形成了數學認知。特別是讓學生根據課例展開延伸性列舉操作,不僅鞏固了學習體悟,還促使學生建立了系統性認知。
三、活動實驗閱讀,體悟數學語言關聯性
數學教學設計數學活動和數學實驗等內容,讓學生讀懂相關操作程序,也可以幫助學生盡快抓住數學內質規律。數學具有系統性、邏輯性等特征,體現在數學語言中,便是對每一個關鍵詞語展開關聯性解讀,這樣才能形成系統性聯系。數學活動設計時,要有明晰的操作程序安排,還要涉及一些實驗工具和環境,只有領悟其內質要義,才能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到活動操作之中。
學習《神奇的計算器》時,教師先讓學生每人都拿出計算器:我們今天要學習這神奇的計算器。這計算器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呢?學生紛紛給出自己的見解:“計算器能夠計算加減乘除,而且不管數字有多復雜,都可以瞬間完成計算。”“計算器功能不一樣的,有些計算器,不僅能夠計算加減乘除,還會有其他功能,像語言播報、音樂,甚至能夠當電子琴彈奏。”教師讓學生觀察手中計算器:計算器上有很多按鍵,這些按鍵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對照教材介紹內容,結合實際操作,熟悉這些按鍵的功能。學生根據教師提醒,對相關內容進行研讀,并在不斷操作中探索運用規律。
數學語言是數學教學重要追索目標,培養學生數學語言感知意識,有利于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數學語言樸素、嚴密、精準、抽象,每一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具有特定的含義,要真正學好數學,必須要從閱讀數學語言開始探究,找出數學語言內質聯系,才能真正理清數學認知構建規律。
【參考文獻】
[1] 林霞. 走進數學繪本發現閱讀魅力[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9).
[2] 王麗娟. 用數學家故事滋養學生數學閱讀[J]. 華夏教師,2017(10).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東樂鎮山羊堡愛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