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漸進決策模型,來研究我國政府機構改革背景下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作用,其應用是一個漸進性的發展過程,但是改革卻有著穩定性的要求的。在決策的過程中,領導者定要系統的考慮多個方面的不同因素,制訂出與當前社會發展實際相符合的政策方針,最大程度的避免冒進決策與失誤的出現。本篇文章首先對漸進決策模型進行簡要分析,并結合我國政府機構改革背景,對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作用進行嘗試性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對提升漸進決策模型在政府部門行政決策中的作用提供一些有益參考建議。
關鍵詞:政府機構改革;漸進決策模型;行政決策;作用
引言:
決策的制定不是一勞永逸、一蹴而就的,在我國政府機構改革背景下,漸進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應用,直接關系著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人民福祉,至于影響的好壞,這取決于漸進決策模型的實際應用。因此,應該增強對在我國政府改革背景下漸進決策模型在我國政府機構的改革中的作用的研究力度。
一、淺析漸進決策模型
(一)基本內涵
批駁以往舊有的理性模型中存在的固有缺陷而產生的模型就是漸進決策模型。該理論堅持決策只是依據經驗,對已經存在的決策行為進行修補的過程,是在已有政策基石上漸進性的變遷,并不是一個理性的過程。決策制定者將現有的方案與過去的政策進行系統性、全面性的比對,開展綜合分析,并盡量兼顧外部條件和因素的一些變化和調整,對過去的政策施以局部性、范圍小的適時改變,慢慢將過去的政策轉變為現有的政策,這是一個小變積累為大變的漸進性過程[1]。該理論一般包含有按部就班、小變積累為大變以及穩中求變這三個原則。第一種原則,認為決策制定者依據以往的決策經驗對現有決策施以小小修改就是決策的全過程。有學者認為“持按部就班原則對決策進行修補的漸進主義決策者或是耽于現狀者,從表面上看起來不夠英雄,但卻是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對人類來說是在廣袤的宇宙空間進行勇敢角力的一位有勇有謀的解決問題的人”。由此可知,政府機構的行政決策過程是一個緩慢的漸進性過程。第二種原則,認為由一絲絲微小的變化而日漸積累的大變化,且其變化的實際速度不亞于一次大的變革。小變積累為大變,雖然緩慢但最終會實現根本性變革目標。第三種原則,認為大起大落的政策一定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威脅,因此是不可取的。這種原則就要求,要在保證整個社會穩定的大前提下,積小流為江海,逐漸展開波瀾壯闊的驚天變革。
(二)理論分析
對該模型的理論分析,學術界一般有下述三種看法。首先,政治領袖對基本政策持有一致性的看法,只提出對每項政策進行漸進的局部性的修改,這是漸進決策的最為基本的特征。其次,個人的腦力、精力、知識、認知水平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這決定了領導在決策中一般只對稍微不同于現實的情況以及自身比較熟知的決策策略進行研究和探討,通常僅對重要的結果保有較高的關注,不窮追猛打,這一切都說明決策過程是一個有限分析的過程。最后,領導嘗試性的選擇以現有的政策方案作為基石,所有政策方案并沒有經過大量調查,也不可能對每項決策的成本和收益進行精準的評估,這決定了可能對出現的錯誤進行調試,這一切都說明了決策過程是一個試錯分析的過程[2]。
(三)模型評價
漸進決策模型中所深藏的思想內涵、體現的方式方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學術界一般認為其對現實情況的反映更具有真實性,持有將歷史和現實兩種態度結合起來的客觀性態度,將運動中事物的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前后緊密銜接并且沒有間斷存在的過程,對決策的連續性保有較高的關注,用量變最終達到事物的質變是其主要的特點。該模型重點強調,應該進行不間斷的連續修改來最終達到政策的變革,這樣才能不使社會與組織的穩定性受到動搖。因此,用行政決策的理論出發,該模式是在特定條件下進行應用的一種有效方式[3]。
二、我國政府機構改革背景下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作用
(一)我國政府機構歷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任務
漸進決策模型在我國政府機構進行改革的全過程中的應用,具體表現為政府機構改革中目標的確定、步驟的劃分、重點的明晰、方法的選擇。另外,我國政府機構的改革并非一步登天,而是逐步來推進的過程[4]。我國政府機構歷次的改革內容,從臃腫機構、人事效率過低的1982年,擴展為分開黨政、政企的1988年,在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政府職能轉變,關系理順等明確提出的1993年,到財政沉重負擔指出的1998年,行政審批減少提出的2003年,圍繞政府職能轉變、機構及職能調整和配置的2008年。每一個歷史時期,我國政府機構進行改革的主要任務都不相同,這表明改革在原有問題的解決上發揮了一定的效力,后繼的改革在上次改革的基石上繼續加大對舊癥和新病進行改革的推進力度。
(二)我國政府機構改革背景下在行政決策中采用漸進決策模式的原因
選擇采用漸進決策模型來推進系列改革,是我國政府部門經過不斷的實踐、分析和論證得出的一項最具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戰略選擇,做出這一選擇主要有下述三個方面深層次的緣由。第一,主要由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決定,目的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大力的發展生產力。只有經過全社會多方面力量和我國基本制度的一致認同,才能調整和改革處于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中的各項政策,這最終決定了對漸進決策模型的選擇。另外,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涵蓋范圍包括我國政府機構的改革,因此只能作出漸進決策模式的選擇。第二,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向的過程中風險和挑戰并存,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最為關鍵的部分,發展是改革的最終目的,但一定要在社會穩定的大前提下進行改革的逐步推進,這決定了只有摸著石頭才能走到對岸。第三,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漸進性是由我國長期以來經濟體制改革這個方面工作的漸進性所決定的。經濟基礎是經濟體制改革,上層建筑是政府機構改革,其是進行主動性的調整和使用針對不斷變化和發展著的經濟體制。我國政府機構的每一次改革都是經過了實踐檢驗,都是為了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現實需要和歷史過程,以及市場經濟發展的所應有的政府管理機構和決策體制,由此可知,其建立有一個漫長的探索、實踐和建立的過程,這也使我國政府機構改革只能作出漸進決策模式的選擇[5]。
(三)我國政府機構改革背景下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作用
我國政府機構改革背景下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主要有下述三個方面的作用。第一,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降低阻礙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力量,還能有效維持我國社會的穩定和安寧。要想達成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目標,只有結合我國目前的國情對整體目標進行分解并對每一改革階段的具體目標進行確定,這可以使改革的展開更加具有計劃性、步驟性和科學性,進而有效降低阻礙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力量以及維持我國社會的穩定和安寧。第二,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應用,可幫助吸取歷次改革的教訓經驗。改革遭受挫折和失敗是難以避免的,最主要的是可以在這些挫折失敗中積極地發掘和找尋問題,并對教訓經驗進行大量的積累儲備,進而為改革路徑的探索提供助力,這決定了只有摸著石頭才能走到對岸。第三,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應用,有助于不斷對歷次的改革成效和結果進行鞏固,推進改革的逐步深化。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對我國政府機構改革背景下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作用研究是有著十分巨大的現實意義的。本篇文章結合行政管理理論,首先從基本含義、模型評價、理論分析這三方面對漸進決策模型作了簡要的分析,接著對我國政府部門機構歷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任務、在行政決策中采用漸進決策模式的原因、在行政決策中漸進決策模型的作用這三個方面作了嘗試性的研究,以期提升我國政府機構改革過程當中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部門執政研究和對策中采取中的作用,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帥飛, 曾偉. 漸進決策模式視角下我國地方政府行政決策方式創新研究[J]. 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36(6):54-58.
[2] 燕盛斌. 漸進決策模型在行政決策中的作用——以中國政府機構改革為例[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6):1-2.
[3] 吳奕涵. 漸進決策理論在我國改革開放中的實踐與思考[J].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7(3):63-67.
[4] 王希寶. 漸進決策模式對中國行政決策制定的現實意義[J]. 商, 2015(35):61-61.
[5] 李超雅. 基于漸進決策模式探討我國公共管理的演變[J].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8):71-73.
作者簡介:胡建勇,男,漢族,祖籍山東濰坊,大學本科學歷,就職于鹽城市稅務局,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