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現行法律對婚姻關系中受害方的救濟與第三人侵權責任的追究尚不完善,并不能很好地保護婚姻家庭,法律有必要追究干擾婚姻的第三人的侵權責任,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
關鍵詞:忠誠義務;干擾婚姻關系;侵權責任
社會的顯著進步和前衛婚姻觀念的涌入改變了民眾的生活觀念,也為第三人介入他人婚姻關系提供了滋生土壤。自媒體時代下,諸如通奸、姘居、重婚等第三人干涉他人婚姻的案件被廣泛報道,引發社會對通奸配偶及第三人的大力聲討。關于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是否應由法律調整以及如何調整已然成為了法學理論界和實務中的熱點問題。
一、我國《婚姻法》之規定及其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保護婚姻關系相關的立法主要是《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婚姻法》第4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該條款僅為原則性規定,不能作為起訴依據。其次《婚姻法》第46條規定,因“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此外根據有關第三者干擾婚姻關系案例的裁判可知,我國法律在保護婚姻關系時,追究的是過錯方配偶的侵權責任。但責任追究的主體以及責任承擔等內容的規定上,當前立法仍存在一下幾點不足:
第一,責任承擔主體僅限于過錯方配偶,原則上沒有賦予受害配偶對第三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第二,干擾婚姻關系的形式只能是重婚和婚外同居。只有當第三人對婚姻關系的干擾已達到“重婚”或“同居”的程度,受害配偶才能享有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一般的諸如偷情、賣淫、宿娼、一夜情等行為,并不在婚姻法第46條的適用范圍之內。第三,婚姻法第4條關于夫妻間“忠誠義務”之規定原則而抽象,只具有宣誓性作用而不具備實際的法律約束力,在法律實務中所起作用極為有限。
二、法律調整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的制度構建
倘若僅僅在道德上對干擾婚姻關系之第三人予以譴責,很難填補其對無過錯配偶造成的損害。筆者認為,重婚、同居以外的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的行為,對無過錯配偶確實造成損害的,過錯配偶與第三人構成共同侵權,應當承擔連帶的侵權責任。
(一)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所侵犯的法益——配偶權
干擾婚姻關系的侵權行為侵害的客體是什么?學界存在諸多不同學說,但占主流地位的主要是“配偶權說”。有學者認為配偶權應當是指基于合法婚姻關系而在夫妻雙方之間發生的,由夫妻雙方平等專屬享有的,要求對方陪伴生活、鐘愛、幫助的基本身份權利。包括了夫妻姓名權、住所決定權、同居義務、貞操忠實義務和日常事務代理權。
(二)侵權的構成要件
筆者根據侵權行為構成的四要件,對適用《侵權責任法》規制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的行為,進行如下的分析與論述。
第三人實施了不法侵害行為。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是對無過錯配偶之配偶權的侵犯,其核心即違背了夫妻同居義務和貞操忠實義務。重婚、與第三人同居這兩種目前我國婚姻法已予評價的行為,當然地屬于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所施侵害行為。另外,配偶一方與第三人通奸、偷情、姘居、宿娼、賣淫等違背善良風俗,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行為,同屬侵害行為。
損害后果的發生。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不僅可以給受害配偶一方財產損害,同時也會造成一定的人身損害。如出軌配偶與第三人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造成的財產減損的;又如受害配偶因第三人破壞其婚姻患上精神疾病而產生一系列治療費用。同時,實踐中還存在因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而對受害配偶造成人身損害的情形。如因與第三人不正當的性關系,將第三人的某種頑固性性病間接傳染給配偶。
第三人的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受害配偶在提起侵權之訴時必須要證明第三人干預婚姻關系之違法行為與受害配偶遭受的損害之間有引起與被引起之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因果關系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是復雜的、多樣的,在分析受害配偶的損害是否系第三之原因必須要堅持因果關系的聯系性、客觀性、必然性和時間順序性及表現形式上的多樣性,以切實保障受害配偶的民事權益。
第三人具有主觀過錯。在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的案件中,第三人需為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且自己的行為會致使他人婚姻關系破裂,甚至可能對他人造成人身和財產上的損害,而仍與之發生通奸、同居、姘居、重婚等不正當關系,其內心是希望或放任損害結果發生的。第三人過失的,不構成侵權。
(二)共同侵權的認定與免責事由
在第三者干擾婚姻關系中,除了第三人之外,另一個重要的主體就是過錯的一方配偶。干擾婚姻關系的行為應當屬對合性或是對行性行為,僅有第三人一人是無法完成的。很顯然,與第三人發生婚外情的一方配偶明知自己有配偶,仍與第三人發生不正當關系,其主觀上明顯存在故意,造成受害配偶人身、財產損害的,根據《侵權責任法》第8條規定,其與第三人構成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
在侵權責任認定的基礎上,應當設定免責事由。第一,受害配偶過錯。受害人因自己過錯導致自身利益受損的,由其自己對該過失負相應責任。因此,當受害配偶對第三者干擾婚姻存有過錯時,不得主張侵權損害賠償。第二,婚姻關系早已破裂。若原婚姻基礎早已動搖,夫妻間感情不和睦,甚至處于分居狀態或離婚訴訟進行中,此時第三人的介入僅是當事人婚姻破裂的導火索的,第三人可以此作為免責事由。
三、結語
探討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的法律責任時,應立足于我國以家庭為中心的民族文化和傳統道德,維護家庭的穩定和諧尤顯重要,非法干擾他人婚姻穩定的行為理應受到法律規制。因此,立法機關以及相關的法律有權解釋機關也應當通過增訂法條或者司法解釋的形式納配偶權入婚姻法,追究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的民事責任。認定過錯一方配偶與第三人為共同侵權人,承擔侵害配偶權的連帶責任。通過完善法律,解決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案件在司法實踐中面臨的困境,以維護婚姻家庭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 王澤鑒.侵權行為法——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2] 黃潔.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之賠償責任[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11).
作者簡介:鄔逸峰,西北政法大學,2015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