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工具,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關鍵期。語言和幼兒的認識既密切相關又相互制約,只有很好的掌握并能熟練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幼兒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向幼兒進行各方面的教育,總是通過語言進行的。可見,語言在幼兒教育的全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那么,在我們幼兒園的語言領域活動中,怎樣才能最大化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全方位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呢?筆者根據多年的語言領域教育活動經驗得出,首先要為幼兒營造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敢說;其次要善于創新運用各種資源,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情境,讓幼兒想說;再次,要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將幼兒引入到語言活動中,讓幼兒樂說;最后,還應充分挖掘教材,注意語言活動內容的拓展與延伸,讓幼兒善說。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輕松快樂地習得語言,全方位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氛圍;情境;游戲;拓展;語言能力
《指南》和《綱要》中同時指出:幼兒園領域教育活動中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那么,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幼兒在語言領域教育活動中想說,敢說,喜歡說呢?
一、教師要為幼兒營造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敢說
語言領域活動中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是幼兒語言能力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
首先,教師應放低身姿,主動成為幼兒可依賴、能放松交流的伙伴。在言語上,在行動上主動去親近幼兒,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平等視線的交流,一個善意的眼神,就會讓我們的孩子敞開心扉,倍感親切。
另外,回顧我們以往的語言活動,我們不難我們發現,在集體領域教育活動中,我們總是過多地關注一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幼兒,從而導致“優者愈優、平著恒平、劣者愈劣”。孩子沒有真正公平地享受到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因此,我們要多給一些平時很少發言的幼兒創造機會,讓每個孩子說說,哪怕是不正確的、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爭著要說的時候,用分組或者三三兩兩自由討論的方式來讓每個孩子有說的機會,讓他們交往的愿望得到滿足和鼓勵。
除此之外,在孩子在回答問題或自由表述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打斷孩子的話而要求他“說完整”、“說對”等等,實際效果是,幼兒的主管表述愿望就在這樣的“打斷”過程中受到了挫傷,覺得老師認為他說的不好。心理學家在有關兒童語言表述行為的研究中發現,沒有表述的愿望傾向就沒有表述行為的產生,也就談不上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因此,我們要允許孩子出錯,寬松的語言學習環境是愉快的,是積極互動的.
二、教師要善于創新運用各種資源,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情境,讓幼兒想說
新鮮有趣而又適宜的語言情境,有利于誘發幼兒表達的興趣和欲望。所以,我們在語言教學中要善于創新運用各種資源,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情境。我們可以用直觀形象的物品創設情境,如:頭飾、指偶、手偶、與故事情景相符的人物造型等,也可以用甜美、神奇的音樂和聲音來創設語言情境,亦可運用多媒體強大的影音功能來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等多種途徑,把幼兒帶入預設的情境。如筆者在進行觀摩課教學《龜兔賽跑》語言活動時,在導入環節,我拿出烏龜和兔子手偶,用神秘的語言告訴幼兒:森林里要舉行一場賽跑活動,想邀請小朋友當評委(大屏幕展示龜兔賽跑的場景)。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把幼兒帶入到了龜兔賽跑的場景和游戲中去,幼兒興趣濃厚,完全投入到了評委的角色中去,活動進行得很順利。幼兒的綜合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開發。
三、教師要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將幼兒引入到語言活動中來,讓幼兒樂說。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在課程游戲化的大氛圍下,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更是少不了游戲這一法寶。我們的語言教學活動中可以運用本體性游戲即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等;也可以運用手段性游戲即體育游戲、音樂游戲、智力游戲等。例如在進行中班語言《七個阿姨來摘果》的教育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避免單調地反復誦讀,使幼兒輕松快樂地學習兒歌并學習實用量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我準備了數量和種類與兒歌相符的水果和籃子實物和圖卡,讓七個幼兒來扮演七個仙女阿姨,幼兒在初步學習和理解了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幼兒扮演仙女阿姨一邊念兒歌一邊玩摘果子的游戲。一聽說要摘果子,幼兒的興趣一下子來了,他們爭著來摘果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很自然地練習了朗誦兒歌和正確使用量詞。同時在幼兒熟練掌握兒歌的及基礎上,教師將這首兒歌套用在了一首剛學過的歌曲《春雨沙沙》里進行唱誦,借助這個游戲活動,也將語言領域學習、藝術領域學習和生活學習都聯系在了一起,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高效完成了本次語言領域教育活動的目標。
四、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注意元活動的延伸和拓展,讓幼兒善說。
幼兒園的語言活動是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興趣為主。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以幼兒的發展為目的,要靈活運用好教材,注重語言活動的拓展與延伸,讓幼兒多渠道地習得知識,綜合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在進行《小花籽找快樂》的教育活動時,待幼兒熟悉了故事中因為幫助了別人而獲得快樂的小動物時,我趁熱打鐵,提問幼兒,小花籽是不是只遇到了這幾種動物,它還會遇到誰,它們又有什么本領可以幫助別人呢?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中的語言,嘗試進行續編。最后,當故事學完后,我又引導幼兒說說自已因為幫助了別人獲得快樂的事。在一次次溝通交流中,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還讓幼兒受到德育教育。
幼兒期語言能力的發展將會對孩子今后各種能力的發展,以及知識的獲得、興趣的培養、心理結構的發展具有決定意義。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讓我們竭盡所能,一起努力,為孩子們創造機會,讓孩子們無拘無束地表達和交流,滿足幼兒“說”的愿望,使幼兒真正敢說、想說、樂說、善說,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快樂輕松地習得語言,全方位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 夏燕勤,鄒群霞.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周兢.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桑貴芳(1982.01--);性別:女,籍貫:河北省邯鄲市,民族:漢族,學歷:本科,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現有職稱: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語言;(中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