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尚可
【摘要】信息傳播廣泛多樣,隨著互聯網以及其他信息傳播渠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對于社會、時政等問題的了解越來越廣泛、深入。然而,信息量變大帶來的后果是各種信息的混亂不堪,不少偏激甚至錯誤的聲音甚囂塵上,聳人聽聞。缺乏足夠冷靜思考的中學生,會變成這種錯誤認識的“易感人群”。中學生應當學會冷靜思考,正確判斷各種傳息。
【關鍵詞】互聯網 信息 傳播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177-01
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傳播爭分奪秒,不良傳播信息容易感染人們,這些“感染者”又會反過來變成錯誤觀念的傳播者。學生群體是誤信并傳播這種不理智言論的“重災區”,尤其是高中生與大學生。高中生,隨著知識的積累和見識的增長,開始具有社會責任感,并初步樹立起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可是,高中生畢竟閱歷淺,知識有限,涉世不深,對很多事物了解不夠充分,認識不夠深入、全面,很容易走入思維的誤區。再加之,年少輕狂的我們倘若受了一丁點鼓動性言論的刺激,滿腔的熱血便會涌上心頭,奮力疾呼“老子要替天行道!”殊不知,缺乏冷靜思考的我們,早就被這種錯誤認識弄得暈頭轉向,被它“牽著鼻子走”。這些熱血豪言如果是出自網絡,尚不足成為禍害;但倘若是別有用心的人在故意鼓吹,其后果往往不堪設想。
對于時事政治和社會問題,中學生有一定的了解,是很好很必要的。但是就個人而言,我不贊成中學生群體廣泛地議論政治。理由有三:
一、用一句當下很流行的網絡用語來說,我們“畢竟是圖樣(too young),圖森破(too simple)”,容易把問題簡單化、單一化。單一、片面地看待問題是得不到一個正確認識的。一群學生議論政治意味著把一堆錯誤、片面的看法雜揉在一起,用盲人摸象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結果往往離事情的真相越來越遠。
二、三人成虎。在一個群體中,人們的情緒更容易被調動。應當注意到的是,學生群體是一個組成單一具有共性的群體,因此我們很容易在許多事物上引起感情的共鳴。舉一個例子,當我國與某鄰國發生言論沖突時,在學生中就流傳著要抵制該國貨物甚至于要砸掉那些出售該國商品店鋪云云的言論,在網絡社區里也經常能看到“X國人罪該萬死 ……不頂不是中國人”“打X國我捐一萬,打Y國我捐一百萬,打Z國我捐一條命!”之類的發言,這樣的一些實質上極其無腦幼稚的言論竟然能得到許多人的響應,這與自身不理智的思考和不冷靜的大環境有關;而相對于這種狹隘的愛國主義,另一極端是諸如“中國,這是你的真相……下輩子美利堅”的自暴自棄的民族觀。不理智的思想極有可能在一群人的互相慫恿下變成不理智的行為,以至于演變成群體性突發事件。
三、俗話說:“三歲定八十。”盡管我們早已過了三歲,但是現在正是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一個學生應該學習的是更具智慧的思考方式和更全面地看問題的角度,一群學生是討論不出什么大智慧的。網絡上流傳的一句并不恰當的話是:“窮X談經濟,慫X談政治,丑X談愛情,傻X談智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正的真理不是討論出來的,更何況在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都不了解某一具體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開始盲目發表意見。近些年引起廣泛爭議的彭宇案最近似乎又有了新的進展:彭字承認自己確實撞到了老太。從離奇案件到法庭爭議判決再到對老太的道德審判,最后彭宇承認所為。媒體的行為與公眾對此的言論變化遠比案件本身精彩得多,但是道德模范郭明義對于另一件事——廣東佛山小悅悅案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我一直主張這個觀點,因為我也不在場,也不了解,所以也不好做出什么評論,我能做的只有祝福她一路走好。”
中學生不該議政,卻應該積極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積極地了解海內外發生的各類新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學會什么才是應該相信的,什么是不該相信的。
首先應該明確的一點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權威的聲音肯定更準確,更可信。誠然,我們不能迷信權威,但現狀是中學生變得越來越不相信權威了,并認為與主流觀點背道而馳是一種個性,將這種反叛奉為圭臬——凡是政策新規,都是傻的;凡是代表開會,都是啞的;凡是領導視察,都是虛的;凡是和諧社會,都是假的。的確,這些傻啞虛假的情況確實存在,可是這個國家的管理者并不都是屌絲,國家的發展,生活的改善我們有目共睹。我們之所以總是心有怨氣,是因為比起開心的時候,人在不開心的時候更喜歡“吐槽”。久而久之,這些負面的言論越來越多。人們對社會越來越失望,也就開始變得越來越不相信權威了。
其次,對于一些模糊不清、不明朗的事,我們不能盲目地相信任何一種觀點。因為對于真相并不明朗的事件,外界的言論往往帶有極重的感情傾向,被這種感情傾向感染了的人看待問題也會變得情緒化。同時,形成自己的認識時也不能帶有太多的感性因素。感性會蒙蔽一個人的眼睛。所以,我們一方面應該學會保留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應多聽聽各家之言,博采眾長。
最后,要學會思考與判斷,并且要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看待問題。在網絡上一直流傳著的被“美分”們奉為法寶的一句話是:“美國護照的背后印著‘無論你走到哪里,美利堅都是你堅強的后盾,(Whatever you go to where,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鄄ment and military would support you forever.),而中國的護照背后印著‘請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并尊重那里的風俗習慣。”然而事實是,中國護照上印著的其實是這么一句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請各國軍政機關對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幫助。(The Secretary of 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ereby requests all whom it may concern to permit the citizen/national of the United States named herein to pass without delay or hindrance and in case of need to give all lawful aid and protection.)”如果一個抱有實事求是態度的人聽到這種謠言,一定不會簡單地相信中國護照真的弱爆了,并且會盡力地查找資料、弄清真相。對有些新聞,或許沒必要跟它較真,但是當涉及到對于自己祖國的認識這種高度,我們是不是應該去窮根溯源呢?
社會走向和諧民主、自由平等是一個大的趨勢。但是當我們看到那些披著自由和民主外衣的矛與箭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想想,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民主?我們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社會份子?我們該為社會做些什么?該怎么做?
國家未來的主人是我們。按照現在的國際形勢發展下去,世界未來的主人也是我們。黃高的學子中將來必定不乏國家棟梁,但成為棟梁的基礎是要學會理性分析、冷靜思考。這樣,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中承擔更多的重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程剛;學會用冷靜的心思考 [J];少年文摘 2010年12期 [2]王世群;文學啟蒙教育的思考與實施[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2004年02期
[3]侯伯民;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J];機械職業教育;201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