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加云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和,學校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構建高效課堂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注入對知識的講解當中。本文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特點,就如何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效課堂 高中英語 學習興趣 邏輯思維
一、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朱砂盒,啃了多時,涂成花臉,也未覺察。這個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興趣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高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使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adventure holidays》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教師向學生介紹游戲規則“老師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放置了十張紙條,下面需要每個小組找出一張紙條,然后將紙條中的內容以傳話的方式傳給最后一個同學,并由最后一個同學進行翻譯,意思最為相近的小組即為勝利”。學生聽到教師要求之后紛紛在教室中尋找紙條,不一會三個小組都找到了紙條。一組學生拿到紙條內容是“And our porters carry your luggage,which meas that you can simply enjoy the experience.”;二組學生拿到的紙條內容是“As well as the group,all teams have cooks and porters.”;三組學生拿到的紙條內容是“While on a hiking trip,our cooks prepare delicious meals.”。三組學生以傳話的方式快速傳遞句子內容,但是最終只有一組學生成功翻譯出了句子內容。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對句子進行翻譯的方式開展游戲教學。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創新教學方式。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經母語帶入對英語的理解當中,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對英語內容的理解,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學《Car culture》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汽車文化,汽車文化這個詞在中國并不流行,但是這個詞在美國卻十分流行,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看視頻中的內容,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視頻中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直觀認識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認真觀看視頻中的內容,有的學生說“Now there are signs that the car and its many offshoots (SUVs, pickup trucks) are losing their grip on the American psyche and pocketbook. The car culture may be dying or, at any rate, slumping into a prolonged era of eclipse. ”,還有的學生說“It expanded the heavy industry - steel-making, car production - that made the Midwest the economy's epicenter for decades. And, finally but not least, the car became the quintessential symbol of American mobility, status and independence.”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總結視頻內容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不僅能夠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語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式,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幫助教師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姚穎.慕課時代對民族高校外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挑戰與思考[J].山海經(故事),2016(z1):277-278.
[2]張楠楠.基于慕課時代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103-104.
(作者單位:安徽馬鞍山和縣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