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霞
【內容摘要】語文學科素養的增強是教師實行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增強綜合能力的前提,更是學生積累所有語言知識、提高寫作、表達能力的基本條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行核心素養教學方法是教育部門進行教學革新時所提倡的,其是以語文課程為著力點。在領會“核心素養”內涵的前提下,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合理的實行教學,同時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呈現語言文字教學本質,運用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核心素養 語文文字教學
引言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是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過程,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提出:“核心素養的模型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能成功地融入未來社會,滿足個人自我實際需求,同時又能推動社會發展”。學生生理、心理及語言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階段性,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特征,而高中時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佳時期。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與實踐。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含義
所謂素養也就是說包含文化、實力、職能等的定義。語文學科方面的素養也就是說在高中階段就掌握了扎實的閱讀寫作本領。也可以說是在語文學科所表現出來的學識修養、行文風格、人文情趣等。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認知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綜合體現。
二、組織閱讀,增強語文積累
正確的閱讀不僅能夠增強學習語文的效果,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科素養。所以,老師要經常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學科知識經驗。如在《呼蘭河傳》一文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采取拓寬性的閱讀,在教材或者是其它資料中找出與本節課文體裁相同的文章進行分析性的閱讀,以此來增強相同體裁文章的寫作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經常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并且定期在課堂上開展“讀書時間”活動,讓學生們對所讀到的文章進行介紹,同時再講述對文章的讀后感。通過這種大量的閱讀和總結,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儲備知識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同時要注意語言的積累,不能讀過就結束了,在閱讀中留心那些使用得當,或者自己覺得比較有新意的詞語、警句等,豐富自己的語文積累,為今后的文章鑒賞、作文寫作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設置情境,改善學習方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情境能夠更清晰地闡釋相應的教材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擺脫以往的教學模式,基于情境設置實施情境教學。通過情境設置引導學生思考、發言與溝通,在激發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也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而創設滲透性更強的學習方法。比如,營造現實化氛圍。切合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創設較為逼真的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激發學生潛力,以真實的情境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從現實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如《動物游戲》一課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物如“牛、貓、柳樹”等,分析生活中的事物,深入感悟生命的美好。再比如,借助多媒體技術,利用形象化的教學方法設置情境。通過設置影像情境,體會到心靈的震撼。如,在講解《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結合教材內容設置相應的影像情境,展現荷塘景色在學生眼前,通過影像中的畫面、聲音等,引導學生體會在荷塘、月色下隱去浮躁的冷靜。繼而再引入“荷塘”“月色”等案例,鼓勵學生運用相應語句闡述以上美景的妙處所在,從而來激發學生積極表達內心情感的欲望。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聯系生活,培養學習習慣
語言文字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現實環境中具有大量的學習語言的資源,可以說,社會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有無限的研究語言、運用語言的空間,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字、學習漢語,同時按照具體需要積極進行漢語交流和書面寫作,讓學習語文變成生活的一種習慣。比如,在講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休息日,為上班的媽媽送一次午餐,之后以送午餐為中心思想寫出個人感悟,將給媽媽送午餐的感悟以書面的形式展現出來,增強學生以自身感悟寫文章的水平。這種以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充分融合的例子舉不勝舉,教師可以與學生父母有效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以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學生父母扮演教師角色”,教師為學生父母布置一些基礎性的語文題,讓學生父母給以評正;“學生父母與學生溝通合作”,學生與其父母共同鉆研作業題答案,然后在作業完成后,學生家長在作業本上進行簽名,以示與學生進行了合作;“學生父母與學生換位”,學生可以向其父母發出語文方面的問題。運用以上這幾個現實中的情境來使學生形成習慣,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語文新課標的改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變化,教師應該對語文核心素養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應該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深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進行課程改革,改變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不足,真正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培育出一代代社會創新人才,完成教師神圣而光榮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 學科教學的發展及其課題:把握“學科素養”的一個視角[J]. 全球教育展望, 2017, 46(1):11-23.
[2] 劉云杉. “核心素養”的局限:兼論教育目標的古今之變[J]. 全球教育展望, 2017, 46(1):35-46.
[3] 程紅兵. 圍繞核心素養,探究面向未來的課程結構變革[J]. 課程.教材.教法, 2017(1):16-21.
(作者單位:渭源縣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