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 要:閱讀是師生雙方圍繞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過程,既需要學生將自己對文本的深刻體悟表達出來,也需要教師積極發揮主導作用,與學生一起營造高效而扎實的語文課堂。要修筑自身修養,在練好內功中設置語言;關注語言品質,在契合主題中補充語言營養;適度巧妙引導,在尊重中豐富認知體驗,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師語言;修筑;關注;巧妙引導;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2-0056-01
閱讀說到底,就是師生雙方圍繞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關乎到教師與學生兩個維度,既需要學生將自己對文本的深刻體悟表達出來,同時也需要教師能夠根據教學的需要,精心設計引導語、總結語和過渡語,與學生一起構建高效而扎實的語文課堂。
一、修筑自身修養,在練好內功中設置語言
優秀的語文教師上課,總會令人回味無窮,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評議表達富有神奇的藝術感染力。而這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都練就了厚實的內功,在深入文本,準確把握文本的基礎上,能夠根據文本內容、形式、風格,以及學生的學情巧妙地設計過渡語,引領學生深入文本的內涵。
例如,在教學《少年王冕》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少年時的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來導入新課,引領學生圍繞課文內容,補充兩個能表現王冕性格與品質的詞語,使學生明晰王冕自強不息的精神。而在教學行將結束之際,教師則可以進行總結性過渡:“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知道王冕的精神是什么嗎?”此時學生對王冕有了深刻的了解,都能說出關鍵詞語“自強不息、孝敬母親”。教師要及時點撥引導學生:“是孝敬母親,自強不息,因為王冕對母親孝敬,才如此自強不息。”
以上教學案例,教師以教者的角度審視文本、揣摩文本,探尋文本的教學資源和教育價值,以學生的視角找尋走進文本的通道,構建深入文本的捷徑,并通過恰當的語言進行點撥,巧妙過渡,讓學生浸潤在文本意蘊中,深刻體悟作者的寫作意圖,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關注品質,在契合主題中補充語言營養
要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不僅要從教材文本中汲取認知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豐富內在的認知體驗,從教師的語言中獲取豐富的營養元素。教師要緊扣文本中心主題,將自身語言的設置凸顯在文本核心主題上,從而有效地補充語言內在的營養元素。
例如,《牛郎織女》一文通俗易懂,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把握故事的內容和人物形象,教師可用“這節課我們來聊聊故事”引導學生過渡到新課的學習中。學生一聽聊故事,就會精神抖擻、興趣倍增。聊完牛郎織女的故事,師生又聊到后面《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三則故事。在學生梳理故事內容、對比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相機拋出問題:“你能從人物形象、故事內容、中心思想幾個方面來比較這幾則民間故事嗎?”通過交流分享,學生從中感受到民間故事的內涵是如此豐富。當教師告訴學生牛郎星、織女星的天文知識時,學生的驚訝之情溢于言表,這一刻,他們的思維意識得到充分的拓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瓢水,除了需要備有一桶水外,還要努力拓展自己,使自己成為源源不斷的活水,讓學生從中輕松地盛取。
三、適度巧妙引導,在尊重規律中豐富認知體驗
學生是閱讀教學的對象,更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時,要為學生提供豐富而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資源。其中,課堂教學過渡語是課堂對話的重要內容,教師精心設計過渡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文本的欲望,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讀寫結合上設計適切的過渡語言,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語文學習的深處漫溯。
例如,《夾竹桃》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時,要讓學生感受夾竹桃的經歷,并在反復朗讀中,想象夾竹桃在暴雨中、在清冷里的情形,體會它們要綻放自己的決心。還可以將文中的排比句改成詩行排列,組織學生品讀,從中體會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雙重否定句“無日不迎風吐艷”和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在學生朗讀后,教師要求學生將其分別改成肯定句和陳述句,并比較不同的句式在表達效果上的差異。在對比朗讀中,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語言表達的震撼力,感受到作者寫花也是在寫人的特別用意,有了豐富的認知體驗。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同樣的朗讀品味,同樣的教師引導,卻能生發出不同的教學效果。以上教學案例中,學生的情感在教師一次次的點撥中噴涌而出,對作者的內心情感有了深刻的體會,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總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對課堂深入程度、教學走向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教師不能僅僅成為布置任務、總結方法的導學者,而應成為課堂資源的散發者和開掘者。只有將教學的關鍵點聚焦在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上,才能夯實學生內在的認知素質,引領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獲取能力的增長和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存梅.《少年王冕》第一課時教學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2(26).
[2]陳曉軍.發揮教師主導效能,從教師的教學語言出發[J].小學教學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