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瑛 陳娜
【摘要】增強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是大學英語教育重要的課題之一。本研究將基于CDIO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相結合,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評估等三方面入手,在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實踐能力的同時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
【關鍵詞】CDIO理念;大學英語教學;文化自信
【作者簡介】樊瑛,陳娜,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一、CDIO理念概述
CDIO四個字母分別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 和運作(Operate)。這一理念是在2000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查爾姆斯技術學院、瑞典林雪平大學和瑞典皇家工學院四所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經過四年的研究、探索和實踐而形成的一種工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該理念以產品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來學習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它強調的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在實踐中,要求教師帶領和指導學生開展項目研究,獨立完成項目中的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實踐能力,也起到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和協作精神的作用。
鑒于CDIO教育理念除了注重傳授工程方面的基礎知識外,還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并且提升學生在各種環境下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等綜合能力,因而至今為止世界幾十所著名大學紛紛加入了CDIO國際組織,進行教學探索。在國內,北京交通大學率先引入了這一理念,并先后以汕頭大學工學院、清華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大連軟信息學院為試點,使CDIO理念中國化,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隨后,其他高校如中南大學軟件學院、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等也分別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改革、課程體系建設、專業建設等方面引入該理念進行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由于CDIO理念為教學實踐帶來了突破與成功,目前將該理念引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也與日俱增。全國多所大學如沈陽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南昌工程學院、廣東白云學院等都已經嘗試將CDIO理念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當中,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我校大學英語教學多年來也經歷了數次改革與實踐,基于CDIO理念的大學英語教學也處于實踐階段。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CDIO 理論,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評估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嘗試,在教學實踐中不但調動了學生對大學英語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實戰能力,還幫助學生培養團隊意識、提高協作能力,這對大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當前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
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有超過十多位學者出版或發表過外語教學與文化自信問題的相關著作或論文,數位學者對此做過數據調查研究。劉璐、高一虹、周燕對中國大學生自我認同的跟蹤調查結果表明,英語學習者的自我認同呈現明顯的削減型雙語變化:母語及母語文化被目的語及目的語文化替代。任育新的調查顯示,中國英語學習者具有雙重文化身份,英語水平與對目的語文化身份的認同呈正相關。任小華的調查表明,英語學習年限與學習者對目的語文化的認同呈正相關,即隨著學習年限增加,學生對母語的認同降低,卻對目標語文化的認同增加。孔雁對大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在文化價值觀的不同側面,雖然學生的傾向性錯綜復雜,但是西方文化確實對大學生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張淑輝對文化自信的訪談結果顯示,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文化底蘊不足和文化歷史視野不開闊,對中華民族文化缺少自豪感,存在對西方文化盲目追捧的現象。
以上國內多位學者的研究表明,多年目的語文化教學對大學生的文化價值觀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大學英語課程在我國本科教育中學分比重很大,對大學生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不可小視。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應有所反思,教師應該充分發掘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要素,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并且將中華文化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英語習得的實踐和思考中去,使大學生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
三、CDIO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途徑初探
增強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是大學英語教育重要的課題之一。因此,本研究力圖將基于CDIO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相結合,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評估等三方面入手,在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時提升學生英語實踐能力。
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為學生推薦適量的有關中國文化方面的書籍,通過給學習小組布置任務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校開設與中國文化的相關課程作為通識課或者拓展課,系統地講授中國文化,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培養學生對本族文化的自豪感,幫助他們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際中文提升化自信。此外,英語教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將東、西文化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不同文化的價值觀,提升學生對于文化的甄別能力。第二,在教學模式方面,將傳統課堂、第二課堂以及翻轉課堂有機結合,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傳統課堂中,可以通過討論、辯論、影視賞析等方式對中西文化加以對比分析。在CDIO理論的指導下,大學英語的第二課堂活動可以作為英語課堂的有效補充、延伸和發展,也是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其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教師在為學生小組設計任務的同時,如能適當注入中國文化元素,將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優秀中國文化的興趣、關注和重視。學生在完成各個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會更為主動、深入地接觸和挖掘優秀文化的精髓。此外,英語演講比賽和英語角作為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主題的設計上也可以適當地融入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同時,在英語競賽中對比中西方文化,在翻譯活動中進行漢語水平比拼等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后的翻轉課堂可以充分利用慕課、微課等形式,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拓寬對于中國文化的學習范圍。教師也可以多鼓勵學生走出學校,走訪周邊的歷史文化景點,參與各類文化活動,以富教于樂的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學習中國文化。第三,考核評估方面,在考試中增加中國文化元素不失為一種新的嘗試。例如在閱讀理解中增加相關的篇章,既可以測試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又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增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重視。又如以翻譯或寫作的形式讓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也能做到一舉兩得。目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已經在翻譯測試中進行了此類嘗試。同時一些大學英語教材,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等也在練習測試中加入了中國文化的相關內容,這些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也給出了方向性的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當代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經濟建設的主力,也是維護和發揚民族文化的主體。大學英語教學給學生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交流平臺,但同時也是堅守文化自信的主要陣地之一。為了增強大學生對本族文化的自覺和自信,英語教師有義務肩負起正確引導學生文化價值觀的重任。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英語教師的本職工作,在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大學英語教學有效結合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Crawley E F,Malmqvist J,Ostlund S,et al.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 培養模式與方法[M].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劉潤清.外語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
[3]李淑芳.關于實踐CDIO 理念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探討[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34).
[4]孔雁.英語教學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和自信的途徑[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4(17).
[5]劉全花.師范院校英語學習者文化認同與自信發展研究[J].社科縱橫,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