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高考大綱和最新2016年修改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說明了英語語法的意義,但語法教學常因教學效果不佳而被師生厭棄或忽略,本文就這個問題以自己通過深度教學實踐運用U型學習模式開展語法教學的案例提出解決的方案。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深度教學;U型學習模式;語法教學
【作者簡介】霍婉云,廣州市南海中學,英語科。
1.語法教學的意義。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2016.9)中提到:“高中階段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法學習的延伸和繼續,應在更加豐富的語境中通過各種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進一步鞏固和恰當運用義務教育階段所學的語法知識,學會在語境中理解和運用新的語法知識,逐步發展英語語法意識。”這里特別強調了要在語境中理解和運用語法知識,因此,我們高中教師的語法教學必須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重視培養學生語法知識在語篇中表意功能的意識,明確語法形式的運用是為了得體地表達語篇含義的功能。
2.深度教學。深度教學強調課堂的發展性品質,強調豐富學生的學習層次,超越單一的符號學習和訓練,因為如果我們的教學只是停留在對知識表層的傳授,學生只是知道了某個知識的概念,卻無法真正理解和運用該知識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這是難以真正達到教學目標的。而達成真正深度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允許學生運用U型學習模式對知識進行深度挖掘與自我加工才能達到對知識符號表征、邏輯形式和意義構成的三個層面上的理解。
3.U型學習模式。“U型學習模式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經過還原和與下沉、經驗和探究、反思和上浮的過程”。首先,學生需要把書本知識“還原和下沉”,即結合知識的背景和自身的經驗,然后對知識符號進行具象化的過程;而在U型的底部, 是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體驗、探究的過程,這個對知識進行內化、自我加工的環節最為重要,是學生真正深刻把知識符號轉化為邏輯形式的重要步驟。最后環節是“上浮”,即學生反思和批判性思維的過程,是對課本知識個人化理解、自我建構并獲得知識意義增值的環節,在這個環節,學生把書本知識真正地變為“個人知識”。
1.教學目標意識不強。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2016.9)中說明:“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語法、詞匯、語篇和語用知識。對于語言知識的學習要特別注意語境的創設,學習語言知識的目的是發展語言運用的能力,因此要特別關注語言知識的表意功能。”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沒有領會到課標的精神,缺乏目標意識,語法的教學倚重詞法和句法的講解,教學重點僅僅停留在語法形式在單句中應用的層面,即語言符號的層次,脫離語篇,忽略語法的語用表意功能。
2.課堂教學模式單一。不少教師的語法教學形式單一枯燥,普遍存在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情況,練習也多為單句選擇和填空訓練,形式單一,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完全沒有激發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培養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線性的教學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是知識傳授而不是通過知識引起學生學科素養的變化和發展。這些看上去簡約省事的教學方式,是去除了學生經驗對認知過程的參與,省略了對知識的多元屬性的把握,無法達到真正的教學目標。
3.產出活動和輸入不匹配。目前很多語法課的輸入僅僅是單句語法形式的機械操練,但實際在高考中,考查語法的形式比較典型的是以語篇為基礎的語法填空題和寫作題。因此,學生往往語法填空題得分不高,寫作更是語法錯誤百出。很多老師一邊改作文,一邊抱怨學生連第三人稱單數也忘記了,句子缺少謂語等的低級錯誤,即使碰到一兩句高級句型,卻是使用不得體,不符合語篇意義。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往往就是平時語法教學的輸入量太少或輸入形式單一,歸根結底,就是停留在知識符號層次的學習上而忽視語法在語篇中表意功能的結果。
筆者以自己在人教版高中英語MODULE 5,UNIT 4 的倒裝句教學為例,談談基于新課程標準下開展U型學習模式的語法教學。
1.語法項目的引入。
(1)符號感知。
1)通過“咖啡貓”電影片段的卡通連環圖描述,讓學生感受倒裝句表述與陳述句的不同,并初步了解倒裝句的定義。
2)通過閱讀一篇短文的三種表達方式對比,(第一篇是全部使用陳述句,第二篇是全部使用倒裝句,第三篇是陳述句和倒裝句恰當使用),讓學生進一步從完整的篇章中感受倒裝句的語用功能意義。
Step 1 Warming up
①Students enjoy the stor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②Lead in the natural order of the sentence and the definition of inversion.
③Students appreciate an essay written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Compared the three edition and tell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d why.
陳述句語序文本:
A loud series of knocks on the door came there. So I opened it. A small boy and his father stood in the doorway. A broken bicycle was in front of them. The man explained, “A large dog was out in your yard. When he saw my son riding down the path, he got up. A loud bang came then. The result is here: a broken bike and my son who banged his head.”
【設計意圖】這個導入以學生喜愛的咖啡貓電影改編的連環畫對話作為載體,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吸引學生對倒裝句式的注意力。然后通過閱讀三段不同語序的語篇感受倒裝在語篇中的功能:①強調;②承上啟下,制造懸念;③平衡結構;④生動描述。讓學生對比三個文本得知在語篇中如何使用倒裝句才符合語言的得體性。
以往傳統的語法教學,都是直接把“全倒裝”和“半倒裝”的句式結構一句一句直接拋給學生,讓學生模仿著句式的結構,機械式地仿寫,直到學生背熟了句式結構為止,就完成了倒裝句的語法教學了。而筆者引導學生運用U型學習模式,并不急著拋出這些句式結構,而是先創設情景吸引學生,讓學生發現在真實生活交際中倒裝句是這樣用的。然后通過不同表述的文段的對比賞析,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不同語序結構帶來的閱讀效果,給予學生把知識“還原和下沉”的機會,幫助學生聯系自身的經驗,感受語言知識點,使書本表述的知識符號具象化、表征化。在這個過程,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能力與文化素養都得到了激發。
(2)理解。
1)學生通過欣賞自己在校運會中的真實照片,根據提示描述照片的內容,并嘗試使用倒裝的句式表達,引入全倒裝句型。
2)小組討論:推斷出全倒裝的語法規則。
3)句型練習:把陳述句的句子改為全倒裝表述。
4)學生通過欣賞自己在校運會中的真實照片,根據提示描述照片的內容,并嘗試使用倒裝的句式表達,引入半倒裝句式。
5)小組討論:推斷出半倒裝的語法規則。
6)句型練習:把陳述句的句子改為半倒裝表述。
Step 2 Presentation of complete inversion.
①Students enjoy their sports meeting pictures and answer questions.
②Students get to know the definition of complete inversion.
③Rewrite the sentences by using complete inversion.
Step 3 Presentation of partial inversion.
①Students enjoy the pictures of their sports meeting and make the sentences.
②Make the conclusion of partial inversion.
③Rewrite the sentences to consolidate the use of partial inversion.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通過創設學生自己生活的真實情景作為任務驅動,帶領學生進入U型學習模式中的底部,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的照片,學習模仿運用倒裝句描述自己在校運會中的情景,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對知識進行自我加工,推導出倒裝句的語言句式規律。這環節的任務設計需要學生發揮他們觀察、分析、推理、歸納的思維能力,因為只有學生經過主動學習,自我內化所獲得的知識才更加牢固。
2.語法項目的練習。
Step 4 Practice
①Use the chunks to make different sentences.
②Involve the students to focus on the sentence order with Inversion.
③Talk more about the sports meeting.
【設計意圖】通過進一步的筆頭訓練確保學生熟悉倒裝句的句式,學生以真實的情景運用倒裝句口頭描述自己在校運會中的情景,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在交際中運用語法,為一下步的寫作任務作鋪墊。
以上的兩個步驟,學生完成了知識的還原和下沉,體驗與探究,對倒裝句的理解上升到了邏輯結構形式的學習層次。
3.新語法項目的輸出。學生在經過大量的輸入練習后,讓學生寫一篇短文,適當運用倒裝句描述校運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先小組討論,然后再獨立完成自己的文章。
【作文題目】請你根據以下要點提示用120詞左右寫一篇關于校運會的短文,適當使用倒裝句和你所學過的短語。
盡管很早,一些學生已經在做準備運動。
他們說只有以這種方式才可以做好充分的準備。
Step 5 Writing
①Students will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ir sports meeting,using inversion properly.
②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discuss in group first, and then write it down.
③Ask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passages in class.
【設計意圖】在語言輸出的環節,再次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和任務,讓學生恰當地運用學到的倒裝句描述自己親身參與過的校運會。檢驗自己對倒裝句的句型掌握情況以及語法知識在語篇交際中運用是否得體恰當。讓學生發揮批判性思維,小組互評同學的作文。
4.自我評估。讓學生反思和評估自己在本課中對全倒裝和半倒裝的掌握情況。
Step 6 Self-assessment and conclusion
①Help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use of Inversion.
②Ask students do the self-assessment.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到的倒裝語法形式,語用功能,并檢查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發展學生的分析總結和反思的思維能力。
最后的兩個環節,筆者依然通過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和真實的交際任務,引導學生進行U型學習模式中“反思與上浮”的學習環節,讓學生對原本的知識符號進行個人意義的升華和表達,變成自己理解的“個人知識”并運用出來,完成自我建構并獲得知識的意義增值,讓學生真正掌握如何運用倒裝句達到在真實生活中與人交流的語用意義,達成語法教學的真正教學目標。
語法學習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法運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在高中階段,語法學習要由語法知識的學習向語法運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轉化,側重培養學生使用恰當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意圖。因此,作為教師,要明確這個教學目標,多以語篇為載體設計語法教學,要關注語法形式,意義和運用的統一,結合學情設置真實的語境,設計多樣化的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形成恰當運用語法形式以得體地進行書面表達和語用交際的能力。
在這個分享的教學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以U型學習模式深度學習倒裝句,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生活經驗出發,以學生的親身經歷為依托,創設聽、看、讀、說、寫的各種任務,提供足夠的語料輸入,讓學生在語篇中感受語法知識的交際功能,培養了學生發現、生成和思辨等的思維品質,學生運用新知真實表達了自我,發展了語言運用能力,達到了學習“知識符號-邏輯形式-意義構成”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S].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組,2016.9.
[2]沈瑛,新課程中語法教學的定位及其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
[3]陳容.圍繞話題 立足語境 培養能力——高三語篇型語法填空教學例析[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7(8):18-20.
[4]朱國祥.高中英語課堂活動中的真實情境的有效創設[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7(7):16-19.
[5]廖璇,陳皓曦.如何在情景教學中提高學生語言的恰當性——Direct Speech vs.Indirect Speech教學設計及點評[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7(8):34-37.
[6]郭元祥.知識的性質、結構與深度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9, 29(11):17-23.
[7]郭元祥,黃瑞.“深度教學”如何真實發生[J].今日教育,2017(06): 14-17.
[8]郭元祥.課堂教學要有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談課程改革的深化(4)[J].新教師,2016(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