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誤譯”即“錯誤的翻譯”,多發生于源語言的使用習慣與目標語言不同甚至相反時。“翻譯錯誤”(translation errors)是譯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研究翻譯錯誤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開展翻譯批評。本文只選取《紅高粱家族》的中篇《紅高粱》葛浩文譯本中的典型錯誤進行歸納與分析,以此來研究文學翻譯中出現誤譯的原因。
【關鍵詞】紅高粱家族;葛浩文;翻譯;誤譯
【作者簡介】田陽陽(1991.5- ),女,河南開封人,陜西師范大學,2017級碩士,英語筆譯方向。
每位譯者都希望自己的譯文能夠準確、忠實地傳達原文意義,盡量避免誤譯。但不難發現,幾乎任何一部翻譯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誤譯現象,甚至一些大家名家的作品也不例外。筆者以下就幾種誤譯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
這里所說的邏輯判斷,主要指對原文語言思維邏輯的判斷和譯文的技術邏輯的判斷。掌握邏輯學里某些關于判斷的知識,對于透徹理解原文,減少翻譯錯誤,提高譯文質量,無疑大有裨益。如:
例1:日本人說來就來。(P10)
葛譯: The Japanese said they would come, and they were as good as their word.(P19)
“as good as their word” 意為“言而有信”,如果把葛譯文譯成漢語則為“日本人說他們要來,果然沒食言。”邏輯分析來看,其實原文要表達的是日本人動作迅速,不會給人一點防備,更不可能提前通知人們要來,而是會出其不意打個人措手不及才合理。所以這是不符合思維邏輯的。
文化翻譯著力于對文化內涵的準確轉達,即將一種語言表達的文化內容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表達形式,其忠實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者對所涉及的兩種語言特有的表達方式的掌握程度。奈達認為:“翻譯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
例2:于司令對大家說:“丑話說到前頭,到時候誰要草雞了,我就崩了他……!”(P21)
葛譯: “Im warning you guys, ” Commander Yu said to his men, “ I ll shoot any one of you who turns chicken...”(P27)
“草雞”為方言,在反映晉冀魯豫地區的抗戰小說中比較常見,意即慫,怯懦畏縮,蔫兒了,退縮,害怕,沒種,打退堂鼓。由于文化差異,不一定能讓所有的目標語讀者都理解, 所以最好把其本意譯出來。
在文學翻譯中,有時譯者會為了語言簡練而省譯一些信息,但如果省譯造成了信息缺失,誤解了原文意義,就變成了誤譯,如:
例3:兩股熱辣辣的淚水從眼窩里凸出來。血沖頭頂,那塊血與土凝成的嘎痂,在頭上嘣嘣亂跳,似乎要崩裂。(P14)
葛譯: Two streams of hot, stinging tears oozed out of the corners of Uncle Arhats eyes, and blood rushed to his head, which began to throb as though it might split open.(P21)
葛浩文的譯文把“那塊血與土凝成的嘎痂”這句話譯丟了,造成翻譯錯誤。原文中是說“嘎痂”裂開,意即傷口裂開,而不是頭裂開。
理解是整個翻譯活動的開始,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沒有正確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忠實的譯文,當然也談不上語義的準確真實與語貌的切近對應,有時甚至是譯文與原文大相徑庭。
例4:“剝吧,操你祖宗,剝吧!”(P32)
‘Start skinning, shouted the interpreter. ‘Fuck your ancestors! Skin him, I said!(P35)
結合上下文來看,“剝吧,操你祖宗,剝吧!”是羅漢大爺的話,被剝皮的羅漢大爺把身體的疼痛以及內心的憤恨與無奈全都發泄到這罵聲中。葛浩文把這句話理解為漢奸翻譯官的話,弱化了情節,讓原文黯然失色。
文學翻譯是再創造的藝術。譯者常常需要根據文本內語境和文本外語境進行判斷,在多種可能中確定一種,如果選擇不當或疏忽,則會造成原作和譯作文本內蘊的較大差異,使讀者的閱讀心理感受發生偏離。劉法公先生則明確指出:“提高翻譯水平的最佳方法是從別人的翻譯錯誤和缺陷中汲取教訓,避免自己再犯同樣的錯誤。‘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我們可以從借鑒別人的翻譯錯誤教訓中變得聰明起來。”學者李青也認為“誤譯評析在提高翻譯水平方面的作用更有效、更實在”。做一個合格的譯者是不容易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學習和實踐。用準確、得體的語言再現原作,盡可能減少這樣或那樣的翻譯錯誤,是每個譯者應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Howard Goldblatt,Red Sorghum[M].USA:Arrow Books,2003.
[2]劉法公.商貿漢英翻譯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3]李青.新編英漢漢英翻譯教程:翻譯技巧與誤譯評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呂敏宏.葛浩文小說翻譯敘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5]莫言.紅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