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
摘 要:微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而電子書包是一種便攜式的“云學習”終端,將微課和電子書包有機結合,可以實現互相促進。微課、電子書包應用于物理翻轉課堂中,可以有效補充課堂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微課;電子書包;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7;G4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4-0089-01
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微課通常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微課與翻轉課堂結合使用情況較為多見,優勢明顯。第一,有效補充課堂教學資源。微課和電子書包值得大力提倡,特別是對難度較大的實驗,課堂時間有限,課堂教學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和滿足學生需求。如果把每節課的知識點都做成微課或微課系列放到網上,學生就可以在課前通過平板電腦學習知識點,主動學習,通過反復觀看生動、直觀的微課視頻,使自己的理論基礎知識得以提高,還可以不斷熟悉實驗操作的步驟和注意事項,為課堂順利授課打下基礎。第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主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微課短小精悍,主要是圍繞某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分解。課前將微課以提問、議論、討論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機,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為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第三,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微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促使學生借助平板電腦觀看微課詳細、直觀的指引和示范,引導他們自主地參與學習,并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使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一是微課選題。高中物理分組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最大的難點在于實驗器材的安裝調整:導軌末端的調整水平;放置被碰小球桿的高度調節,保證兩球的球心在同一高度。這兩個調節動作要求是非常高的,特別是桿的高度,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但教學課時有限,時常是實驗結束了,但是沒時間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很難達到。而利用動畫模擬進行本實驗,再結合電子書包,就能夠實現分組實驗“人人動手操作”的目標。
二是微課制作。本節課做兩個微課:動量守恒定律實驗原理的講解,動量守恒定律實驗操作過程。教師在筆記本電腦上利用“EV錄屏”軟件進行制作微課。
三是實施過程。課前預習中,教師推送課前預習的學案,常見的幾種碰撞的圖片,“動量守恒定律實驗原理的講解”的微課。學生登錄學習平臺,預習學習內容并回答問題和完成課前預習學案,同時反復觀看微課,理解和掌握動量守恒定律實驗原理。教師通過網絡檢查學生進度。
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問題引入:牛頓擺,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的原理推倒;直接投影幾份典型學案;分組討論,給予幾份典型答案進行點評;本次的分組實驗是利用兩個小球的彈性碰撞進行驗證,學生分組討論實驗原理是什么。學生打開電子書包——平板電腦,進入平臺,打開教師推送的微課即《動量守恒定律實驗原理》,仔細觀看學習,小組討論。教師找一位學生上臺展示對原理的理解,然后進行點評。教師在電腦上推送“動量守恒定律實驗操作過程”的微課,要求學生觀看。學生在自己的電子書包上認真、反復觀看微課,直到掌握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注意事項,并打開“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Flash,自己完成實驗操作。教師推送一份課堂練習——選擇題,針對實驗操作的題目。推送時設置好時間4分鐘,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并提交,教師通過電腦查看答題情況和正確率。
在課后環節,教師將每組的任務上傳到論壇中,對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反饋,并通過平臺發布作業。
第一,實驗操作的重難點得以有效突破。每個人都能夠“動手”操作,Flash的精度是很高的,易于操作,特別是對于儀器的調節容易許多,10分鐘的時間內可以進行多次精確操作,對于強化實驗步驟非常有效。
第二,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傳統課堂的一節課只采用一種教學模式,勢必會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為此,減少傳統課堂全部由教師授課的形式,將課堂上某些關鍵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微課集音、像、圖為一體,貫穿于課堂教學中,不僅豐富了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而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輕疲勞感,使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實現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知識掌握度。物理知識的連貫性非常強,如果進度跟不上,對后續學習影響很大。而充分利用微課和電子書包,反復觀看學習,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解決疑難雜癥。
參考文獻:
[1]肖麗芙.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8(17).
[2]陳奇.例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