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宇
【摘? ? 要】學生具備正確的審美,才會具備正確的認知意識。審美能力可以發展,學生多接觸藝術,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初中美術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有積極影響,這種積極影響不僅是審美范圍上的“量”變化,更是審美能力上的“質”變化。探析美術教學對學生審美的影響途徑,保證學生審美自主發展的可能性,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 審美發展? 教學方法? 影響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18
審美包括內在情感審美和外表形象審美,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事物。初中正是學生快速發展的階段,美術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審美發展。教師把握學生學習美術的機會,增加學生對美術文化和藝術的認識,擴大學生審美范圍。美術教學除了讓學生了解認識優秀的藝術文化外,還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審視自身,讓學生將自己的審美表現出來。藝術是審美的一種外在展現形式,美術不僅引導學生了解藝術提高審美,還提升教學文化質量,增強學生個人內涵。
一、美術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意識
如同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一樣,學生的成長還需要有正確的審美觀參與。美術教學對學生審美發展有積極影響,教師重視美術教學的重要作用,做好教學中學生審美意識引導工作,保證學生審美意識健康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是在審美意識上建立而成的,意識是能力的基礎。美術教學是初中教學發展學生審美的主力,因為它涉及到了各種美學知識,有效針對學生審美進行教學。初中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美術、打好基礎的階段,因為學生只有正確認識美術,才能對使美術教學對自己的審美產生積極影響。
教師做好學生審美意識引導,最先要做的教學工作就是讓學生正確認識美術,重視初中美術教學。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生不重視美術教學,所以學生在審美時有一些錯誤意識。教師要用積極的態度引導學生學習美術,學生被教師的教學態度影響,在美術課堂上的表現也會積極起來。教師除了在學生態度上下功夫之外,還要從學生周圍的美術氛圍入手。審美行為不僅存在學習中,在生活中也處處可見。教師將美術教學帶入生活,讓學生正確定義自己的審美行為,使他們對美的理解更加透徹。
二、藝術品析增強學生審美實力
生活中的美是生活美,藝術品的美是藝術美。雖然兩種美之間有聯系,但是生活美與藝術美的審美思想還是有明顯的差別。生活中的審美能力每個人都具備,例如某個事物給了人們美好的感受,那么人們便認為那個事物具備美。但是藝術美不是每個人都具備,藝術審美能力需要通過學習,需要從更加專業的審美角度分析事物中蘊含的美,比如事物所獨有的特質、形態以及意義。審美實力越強的人,對藝術的感知越強。藝術品析是較為專業的審美行為,對初中生的審美發展有重要影響,教師增加美術教學中的藝術品析內容,提高學生審美內涵。傳統的美術教學不重視學生審美教學,一到上課就讓學生畫畫。沒有經過藝術開發,不具備審美能力的學生又怎么可能在畫畫時有良好表現呢?所以初中美術應該先從認識美開始教起,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對“美”有一定的認識之后,才能在學習畫畫時將自己理解的美表現出來。教師借用經典藝術品為教學案例,與學生一起共同品析、體會美學。
比如經典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從畫作的背景、故事和從此,學生看待事物、評價事物不再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可以清楚找到事物與美之間的聯系,審析形和意,體驗到專業性的美學評價。學生審美實力的提升就像是在對亂夸一通的字詞里注入了靈魂,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感受到的美傳遞給別人,升華自我內涵。
三、美術教學提高學生審美運用能力
學生審美需要在運用中得到發展,而最合適初中生進行審美運用的場所便是美術課堂。教師要求的學生審美發展不僅是能感受美,還要能夠創造美。感受美的過程從被動到主動、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轉變,學生審美不再是隨機感受,而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審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際中運用審美,才能發現學生審美問題,保證審美發展。一些學生在看到事物的直觀感受作為自己的審美,其實這種方式不正確。審美要在學生具備能力和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用“審”,學生要能為自己最終的審美結論給出理由。這就是許多學生進行抽象畫審美時,他們總被“第一印象”支配,沒有通過“審”這一環節,便定下了不美的結論。美術教學對學生審美的作用一是作用于學生審美方式,二是作用于學生美學知識積累。審美會變化,它會隨著學生的成長和審美發展而發生改變。學生從欣賞事物表面到欣賞事物內涵,那些不喜歡抽象畫、感受不到抽象美的學生可能經過對抽象畫的了解和學習,最終能夠感受到抽象美。有些感受不了抽象美的學生,也有可能因為有和抽象畫相關的特殊經歷,轉變了他們對抽象畫的審美印象。
學生行為會表現他們的審美特點,初中學生大多喜惡鮮明,認為美就是美,不美就是不美。教師可以從他們實際的審美表現,觀察學生審美上是否存在問題。審美影響著初中生的正確價值觀的建立,與學生的賞析能力緊密聯系。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幫助下,多多認識各類藝術作品,積極參與審美活動,提高美術學習熱情。當學生的眼界通過教學打開之后,他們對待藝術的欣賞態度會產生根本上的轉變,審美行為更加慎重,方法更加多樣。此時讓學生再一次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進行審美品析,他們會有不一樣的體驗。這種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包括審美視角、審美深層和審美感受。課堂上教師創造更多讓學生進行審美的機會,不管是創新審美還是傳統審美,都要有更多碰撞引發學生審美發展。學生有了審美能力,可以正確感受事物美時,審美便能對學生創作產生積極影響。美術教學引導學生運用審美思維,將自己的想象運用創造成具有美價值的藝術品。學生的審美能力強,他們對自己的創作美學要求高,所以學生在學習美術的時候,會不斷尋找提升自己美術能力的方式。美術教學從學生審美入手,將其與美術實際運用聯系,保證初中生的美育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提高學生審美的實際運用能力。
初中美術教學從學生審美意識、行為、實際運用三個主要方面下工夫,結合有效的教學方式,保證美術教學對初中生審美產生積極影響。美術教學是初中美育的主力軍,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關注學生審美發展趨勢,正確引導學生審美意識,打破學生審美局限,使學生審美全方位發展,提高美術教學效率。